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书包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乃至深度融合开创了新的路径。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指引下,以S省Z学校等为代表课改先进学校积极进行“人人通”电子书包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探究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移动学习终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笔者基于SZ学校的教学实践,围绕电子书包与教学如何整合、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及策略等几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关结论如下:以电子书包为代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贯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交流以及课下反思总结三个环节。在课前自学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电子书包拓展学习内容、实现师生即时互动,在课上展示交流中主要是课堂检测反馈、课上教学内容延伸,在课下反思中主要是查缺补漏、师生一对一互动。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精神,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拓展教学内容,给以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可以支持学生泛在化的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但当前我国电子书包项目还处于实验阶段,还存在着电子书包的软硬件设备不完善,容易形成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造成学生思维惰性,要求教师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负担明显加重等问题。就当前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而言,电子书包主要是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应用于课堂,而作为学生学习主动学习的工具应用的情况不是特别的多。针对于以上问题,笔者主要在相关政策上的扶植、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以及学生移动终端的管理几个方面作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