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亚华裔汉语教学调查与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推广和中东欧“17+1”合作的加深,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愈加频繁,汉语学习也在斯洛文尼亚变得越来越流行。“汉语热”在斯洛文尼亚升温的同时也带动了该国华裔汉语教学的发展,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于2013年起开设了专门针对华裔学生的汉语教学课程(以下简称“华人班”)。该课程是斯洛文尼亚境内唯一为华裔学生开办的汉语教学课程,是该国华裔汉语教学的典型代表。本文希望通过深入调查卢布尔雅那大学孔子学院华裔汉语教学情况及其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反映华侨华人移民历史短、人口较少且分布不集中的中东欧国家的华裔汉语教学现状,引起国内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对该地区的华裔汉语教学的重视。本研究以参与华人班汉语教学的师生为调查对象,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调查了斯洛文尼亚华裔汉语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华人班得到了孔子学院、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和当地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教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体系也在逐渐地规范化,但其当前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华人班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的特点,对当前华人班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当地华裔汉语教学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以阴离子交换树脂D293分离GOD氧化葡萄糖酸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指出,D293树脂静态分离葡萄糖酸的交换平衡时间及容量分别为85min和1.32 mmol/mL;批式动态交换0.5 mo
为研究镍铁渣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该文测定了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试验开始前的连通孔隙率和电通量,开展了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和高温浸泡2种侵蚀性试
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这也成为了近几年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邯郸市4座主要高架桥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架桥桥下空间的类型及利用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和综合评价。运用多种方法,对桥下空间景观、功能、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策略研究,最后将策略付诸于实践。具体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阐述了城市高架桥的发展和背景,同时引出研究高架桥下部空间的意义;第二章明确了相关概
钢管混凝土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随着行业发展,建筑结构日益复杂,普通钢管混凝土已经难以满足更高强度的受力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高强钢丝网片增强钢管混凝土。该新型钢管混凝土既没有提高钢管与混凝土的强度也没有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仅通过在钢管混凝土内部布置高强钢丝网片,形成对核心混凝土的横向约束,从而达到提升钢管混凝土整体抗压性能的目的。不同于普通钢管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居住着德昂族、景颇族和汉族,其中德昂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9.1%。这里山好水好人好,有着“古老茶乡”的美誉,流淌着“
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留学生从俄罗斯远赴重洋来到中国学习汉语。18世纪初,俄罗斯彼得一世经历变革开始重视科学和教育,并同世界各国开始建立经济文化往来,第一届东正教传教团来到北京,成为了俄罗斯人学习汉语的开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俄罗斯人的汉语教学也逐渐走向规范化与专业化。苏联时期,马列主义的传播,使得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大学中开办汉语课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