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电针(2-50HZ,疏密波)配合艾灸治疗STC,以便秘临床主症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作为观察指标,评价针灸治疗STC的疗效,初步探索出合理评价STC疗效的标准,从而寻找治疗STC的有效方法。
方法:根据罗马III标准及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以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2007年6月至12月住院或门诊病人(共3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4-80(51.80±17.70)岁,病程1-30(11.77±9.43)年。30例患者中,16例是全结肠运输迟缓,14例左半结肠运输迟缓型;17例合并有出口梗阻症状;9例患者合并精神症状,其中6例合并抑郁症状,2例合并焦虑症状,1例同时合并抑郁兼焦虑症状。30例患者均长期使用手法、药物或灌肠排便。中医证候类型,以气阴两虚证(17例)和气机郁滞证(13例)为主要证型。采用穴位分成两组,第一组:天枢、神阙、上巨虚。第二组:大肠俞、承山、脾俞。两组穴位隔同交替使用,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承山配合使用电针,神阙、脾俞采用隔姜灸。5次为一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治疗前后对STC主要症状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经过4个疗程(20次)的治疗,痊愈12例,占40.0%;有效12例,占40.0%;无效6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0%。气阴两虚证总有效率为82.35%;气机郁滞证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包括便意感、排便次数、大便性状、便程、排便费力程度、泻剂使用情况)具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生活质量(PAC-QOL)比较,患者身体不适、心理不适、便秘相关的焦虑和关注度、满意度四方面分值及总分差值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电针配合艾灸治疗对STC安全有效;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和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合并精神、出口处功能异常、生活质量差等症状特点的重视,可能有利于STC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和疗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