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MRI表现,探讨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WI对I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分析50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肝脏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用PhilipsAchieva1.5T MR或Siemens Verio3.0T扫描仪进行常规的MR平扫、动态增强及DWI检查。观察、分析MRI平扫征象及动态增强各期病灶的强化特点,对ICC影像特点如病灶形态、信号、增强的强化方式以及有无胆管扩张、肝包膜皱缩、肝叶萎缩,血管受侵程度、是否出现肝门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测量病灶边缘部分即早期强化处、病灶中央延迟强化区域以及同组患者正常肝组织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常规的MR平扫,50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的稍低T1、混杂T2信号,其中8例T2WI上病灶中心可见局灶性星芒状或片状低信号。(2)增强扫描,有25例病灶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厚或薄环状、花环状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内填充,强化范围增大,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部分呈网格状强化;19例病灶动脉期呈不均匀轻中度斑片状强化,延迟期强化范围增大,其中7例早期强化部分延迟期强化程度有所下降;4例病灶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者,静脉期、延迟期病灶渐进性、向心性强化;有2例患者出现明显较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程度轻度减退,仍呈相对高信号,病灶中央可见小斑点状低信号。(3)ICC的DWI呈不均匀稍高或高信号,肿瘤边缘部分即早期强化处、病灶中央延迟强化区域以及同组患者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分别(1.05±0.24)×10-3mm2/s、(1.56±0.28)×10-3mm2/s、(1.29±0.15)×10-3mm2/s,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WI中心可见局灶性星芒状或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早期强化部分在延迟时可出现强化程度减低,肿块周边早期强化部分DWI呈高信号,ADC值下降,这些特征征象对ICC的MRI影像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