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方言影视剧发展论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alker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从1963年《抓壮丁》的诞生算起,川渝方言影视剧到2001年已有38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川渝方言影视剧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它的研究还处于零星散碎的状态,还没有人对此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总结。本文力图在这一方面作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为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川渝方言影视剧的艺术形态作些准备。 在绪论部分,本文分析了方言影视剧的生存语境,以为日常生活中的“方言现象”比“普通话现象”更为普遍、常见,方言比普通话更为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同时突出作品的地域特色,方言在影视剧中得以启用。虽然方言影视剧在与普通话影视剧的比较中其劣势是十分明显的,但由于四川话(包括重庆话在内)与普通话之间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张力空间,川渝地区也就成为生长方言剧的肥田沃土。 本文的主体结构与川渝方言影视剧的发展分期相对应,被划分为五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论述滥觞期(60年代)。这一时期以1963年电影《抓壮丁》的诞生为标志。文章采用纵式结构,以创作、演出和“延伸”为序论述了《抓壮丁》成为“经典神话”的简略过程及其原因。 第二章论述接续与探索期(1982~1989年)。这一时期始于1982年的《人与人不同》,止于1989年的《凌汤圆》之前。文章采用环式结构加套纵式结构的方法,以《人与人不同》为中心,从实景拍摄、喜剧风格、巴蜀地域文化的区分等三个角度阐述了《人与人不同》等剧的接续和探索作用。 第三章论述第一次高峰期(80年代末)。这一时期以1989年的《凌汤圆》和同年的《死水雕》两部作品为标志。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历史题材的选择、、方言魁力的发掘、地域风情的展现、川剧精神的融注等四个方面比较了两剧的异同,从而得出了两个结论:两剧都获取了“历史品格”而共同创造了);;渝方言影视剧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两剧所代表的“巴渝风味”和“蜀地风味”标志着方言剧两种主要风格的分野开始出现。 第四章论 二次高峰期(叨年代)。这一时期以电u《倒U币长》、《山城棒棒军》,电影《百万彩票》和方言栏目《雾都夜话入《天府龙门阵》的创办等为标志。文章采用纵横交织的结构,选取电鹏u、电影、电视栏目(短剧)等的代表作品论析了90年代的)!【渝方言剧现象。 第五章论述第三次高峰期(世纪之交)。这一时期以系列剧的策划和运作为主要标志,鳅腼的叩下里巴人》系列剧工程”和100集大型系列绷u《街坊邻居})为其代表,成都方面的《天府龙门阵》栏目也继续生产大型系列短剧。文章采用块式结构,分“大潮”和“喧嚣”两个板块来论她赃交的方言剧及其问题,脓一上指出方言剧的发展策略应当定位于突出地域特色上。 最后,在余论部分,本文将方言影视剧当作大众文化文抛胸究,分析了其创作中如何“硼B”观众、如何把握题材走势、如何对待“俗”化等问题。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是一个由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社会整体结构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体——人的素质现代化有机交织而成的变迁过程。现代化的最强
从某种程度上讲,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性重大金融事件和金融风波都与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有关,这些不良债权的大量存在严重危及了银行金融机构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
1、背景和目的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一般是以良性病变为主,临床治疗后大部分都能得到改善。但有部分DU在常规治疗后未能得到改善,这时需警
南京热电厂单圆形煤场的设计在国内尚属首次,文章介绍了方案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分析单圆形煤场设置的可行性,并根据业主反馈,对设计方案提出改进。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我国会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更加紧迫,然而当前会展文化消费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以及会展文化产业对经济正向的影响力尚未充分发挥
滑坡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基本可以概括为滑坡勘察、监测和整治工程措施三部分。勘察和监测是滑坡整治措施的基础。滑坡整冶工程措施是在勘察、监测资料的基础上,
用计算机进行人脸造型并建立人脸表情动画是当前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项热门课题,其技术和产品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在可视电话、远程教学以及电视节目虚拟主持人等应用中,待传
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首先阐述了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科学依据;其次阐述了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学术背景,再次阐述了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学科积淀;最后简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推进,企业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越来越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对于企业经营者、科技人员和普通员工这三类不同的企业人力资本,分别给予完
这篇论文从常规用语和礼貌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中的致谢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1)比较英语和汉语中致谢语等常规用语的特性。2)考察影响致谢语使用的若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