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学生资助工作是落实国家教育兴国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此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资金数额大,受资助对象广泛,且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广受社会关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的大学生资助工作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国内对此项工作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作实践,亟待从专业角度加强研究,使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以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资助工作是落实国家教育兴国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此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资金数额大,受资助对象广泛,且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广受社会关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的大学生资助工作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国内对此项工作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作实践,亟待从专业角度加强研究,使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以便指导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全面、更精准、更持久地向前推进。
本文对中国现有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及落实情况进行了梳理,以湖北省大学生资助实际情况为例,结合作者长期从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对当前大学生资助的主要形式、基本特征、工作现状进行了系统整理,查找资助政策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中厘清政府、职能部门、高校,以及大学生各自的工作及责任边界,从完善政策措施、简化工作流程、精准识别贫困学生、加强机构建设和过程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说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大学生资助的历史沿革、形式及特征。
第三部分以湖北省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对大学生资助项目与标准、大学生资助的总体情况及其实施效果进行阐述。
第四部分分析了当前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部分就促进大学生资助工作健康高效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多年以来,中国保持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等共同进步。现代人无形中已经习惯自己的生活变成紧迫感强、节奏快、竞争激烈这种极具两面性的状态。我们无法评价这样的发展与变化是好是坏,但当代社会整体感觉生存和生活的压力变得更加沉重是毋庸置疑的。经常性的朝九晚五、黑白颠倒或者早出晚归,让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倍感生活不易,常常疲惫不堪,这种由工作带来的不良体验逐渐演变成为职业倦怠。在当代,职
城市化发展是改善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如火如荼的急速扩张,而农村则呈现老龄化、空心化的萎缩不振,不仅如此,城市化也对农村小学的办学产生了冲击。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每位公民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办学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育经费投入不均、优秀师资不断流失、农村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等
自2014年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逐级传导机制,税收收入、征管效率、纳税服务质效等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但是在税务系统内对待绩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的不良态势,特别是基层税务人员对绩效管理并不热衷。 对此,我们以H县税务局为研究样本,通过案头分析绩效管理档案资料、访谈绩效办人员,对全员进行问
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家庭高等教育需求正逐渐趋向多样化发展,接受或享用高等教育资源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选择,同时事关一个家庭的抉择与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分配生源的途径和机制发生了变化,随之高等教育和家庭的角色也发生了互换,高等教育正在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于是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选择便有了更多空间。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开始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子女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日益苛刻,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也受到高要求高质量的挑战。教育一直是国民大计,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其意义深远,更凸显了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了全面培养卓越教师的方案,计划着重创建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新机制,此方案需各方协同培育卓越的教师队伍。为了培育优质的教师,并保质保量,Y大学积极推动教师的协同培养,联合当地教育行政
本文以若干所高校的“青年千人计划”政策为例从而对其基本政策以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首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年千人”的基本政策做出了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青年千人计划”的政策分析、“青年千人计划”的政策执行情况分析以及“青年千人计划”政策中引进者与被引进者对该政策的评价。其中“青年千人计划”的政策执行情况分析着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千人”人才引进工作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并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高职院校更好的发展,我国积极倡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技术型人才,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教育部每年新增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学校需要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短短几年,“双导师”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为了培养合格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传统的孤立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所处学校这个场域中的教师专业合作问题。教师在学校中,基于专业发展的合作要求,需要建立专业合作的发展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共享,培养教师专业合作文化氛围。本研究选择中学教师专业合作为研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对大学生发展和学校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的特殊群体,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专业定位对于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交汇、信息革命变革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变化深入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融合进一步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但与此同时,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深入人心,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进一步催化了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对策研究,许多专家学者开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的落实,小学生在校时间明显缩短,而现阶段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双职工家庭为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地带存在“真空”监管难题,小学生课后的接送、看护与教育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类课后托管服务应运而生。由于市场托管机构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逐渐暴露出收费混乱、师资不稳定、托管质量差等问题,家长对安全优质的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怀有越来越强烈的诉求,家长普遍呼吁政府能够担起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