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洛杉矶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洛杉矶模式形成历史的全面考察,同时与纽约、芝加哥进行比较,来分析该模式形成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促进因素,及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
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阐明本文的选题意义,介绍国内外学者对洛杉矶现象的研究情况及代表性观点。
第一章,回顾洛杉矶城市的早期发展历程,介绍同期纽约、芝加哥的城市发展情况,厘清20世纪20年代以前高密度、单核式城市空间结构出现的缘由。
第二章,论述洛杉矶模式的形成。介绍洛杉矶大都市区从战后的制造业飞速发展,走上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道路。至70年代,在大都市框架内形成多中心格局,即20世纪后半期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主导格局。
第三章,分析洛杉矶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的科技推动因素,说明交通工具变革、公路发展规划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洛杉矶大都市区较早形成分散化、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分析洛杉矶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分别阐述洛杉矶住房市场上长期的存在种族隔离意识与莱克伍德计划等一系列法案对洛杉矶分散居住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洛杉矶模式的双重影响。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前提下,洛杉矶模式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就政治和社会层面而言,该模式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六章,比较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个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模式,从中发现芝加哥模式已经无法解释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现状。揭示洛杉矶模式的时代意义及其对世界大城市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结语对全文观点进行回顾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