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模式研究——兼与纽约、芝加哥比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xi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洛杉矶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洛杉矶模式形成历史的全面考察,同时与纽约、芝加哥进行比较,来分析该模式形成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促进因素,及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 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阐明本文的选题意义,介绍国内外学者对洛杉矶现象的研究情况及代表性观点。 第一章,回顾洛杉矶城市的早期发展历程,介绍同期纽约、芝加哥的城市发展情况,厘清20世纪20年代以前高密度、单核式城市空间结构出现的缘由。 第二章,论述洛杉矶模式的形成。介绍洛杉矶大都市区从战后的制造业飞速发展,走上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道路。至70年代,在大都市框架内形成多中心格局,即20世纪后半期美国大都市区发展的主导格局。 第三章,分析洛杉矶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的科技推动因素,说明交通工具变革、公路发展规划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洛杉矶大都市区较早形成分散化、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分析洛杉矶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分别阐述洛杉矶住房市场上长期的存在种族隔离意识与莱克伍德计划等一系列法案对洛杉矶分散居住模式的影响。 第五章,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层面分析洛杉矶模式的双重影响。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前提下,洛杉矶模式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就政治和社会层面而言,该模式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六章,比较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个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模式,从中发现芝加哥模式已经无法解释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现状。揭示洛杉矶模式的时代意义及其对世界大城市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结语对全文观点进行回顾和总结。
其他文献
本文以唐代谱学家柳芳在《姓氏论》中所提及的以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为首的“代北虏姓”的婚姻关系为研究对象。入唐之前,他们大多数是通过武功进入关陇军事集团,并
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始终追求强力的中央集权体制,但对这么大的国家来说,皇权要完全控制住全国的局面,保证国家的统一,是十分困难的;而没有这样强有力的皇权或中央集权,要长期
对中国古代典当业的研究,学术界涉猎的并不多。在当铺数目的问题上,学术界多引用日本学者安部健夫的结论;对当税税率问题,学术界也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因而,本文在一定程度上
姓氏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中的血缘关系符号,是人们籍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姓氏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历史情结,是认知民族文化的伟大基石。大千世界
美国在独立战争以前的军事体制主要是民兵制度,19世纪前半期,是美国军队职业化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从以民兵为主的体制过渡到以职业军队为主的体制,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
自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后,西方列强相继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8年6月英、法等国迫使清政府签
铁路和港口,这两种工业化时代的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近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近代徐连经济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即肇始于东陇海路及其附属终端吞吐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