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有竹种抗旱机理及出笋规律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特有竹类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对福建省特有或半特有的几种竹种:福建酸竹[Acidosasa longiligula (Wen) Chao et Chu]、粉酸竹[Acidosasa chienouensis (Wen.) C. C. Chao. et Wen]、短穗竹[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 (Rendle) Keng]、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 Wen]、三明苦竹[P.sanmingensis S.L.Chen et G.Y.Sheng]和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 McClure]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各竹种的生物学特性、干旱胁迫生理响应以及出笋规律等。研究结果将为地域特有竹类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的6种竹种主要为福建特有竹种,分布于福建省西北部和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三明清流、将乐、大田、尤溪、明溪和南平的建瓯、武夷山地区。地理位置在25.70°N-27.77°N,117.17°E-118.460E,以低山岳陵地区为主。2、三明苦竹和短穗竹竹竿直径较小在3cmm以下,成年竹子竿高在3m-4m;福建酸竹、粉酸竹、黄甜竹和佛肚竹的直径在4-7cm,成年竹子竿高在4m以上。黄甜竹和短穗竹叶片和竹竿呈现浅绿色;其他竹种则是深绿色。笋期主要在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上旬,多为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最长的福建酸竹笋期可达两个月以上。3、6竹种在干旱胁迫下其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干旱胁迫程度达到6%以下时,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明显下降,其中,叶片含水量平均下降幅度为15%,三明苦竹的叶片含水量表现出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58%~62%之间;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在胁迫梯度为8%-10%时变化不明显,6%以下时出现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在33%~45%之间,短穗竹的叶绿素含量一直保持在4mg/g的水平上下。4、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受到干旱胁迫后,其含量出现增加。佛肚竹和短穗竹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胁迫梯度达到8%以下时不增反降,前期胁迫在8%~20%之间,各竹种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在重度干旱胁迫下(<8%)游离脯氨酸含量出现明显升高现象;佛肚竹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升—降—升”的变化,福建酸竹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保持在0.48~0.63mg/g的水平,粉酸竹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加剧至6%以下时才出现明显上升:6竹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短穗竹在胁迫梯度为8%和4%时出现下降,黄甜竹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3-6.4mg/g,福建酸竹、粉酸竹、短穗竹与佛肚竹之间差异显著,三明苦竹和黄甜竹之间差异显著。5、干旱胁迫下,细胞膜透性增强。具体表现在电导率和MDA的含量在干旱胁迫下上升,佛肚竹的电导率上升最为明显,与CK相比上升了122.5%,福建酸竹和黄甜竹在干旱胁迫下以10%左右的速度平稳上升,粉酸竹的电导率水平在4%梯度以前缓慢上升,2%时出现下降;MDA含量在胁迫梯度为8%~20%间变化不明显,干旱继续加剧后含量迅速上升,其中佛肚竹和黄甜竹增加4倍,其它变化幅度超过80%。多重比较分析显示,细胞膜透性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各处理间差异明显。6、粉酸竹、短穗竹、佛肚竹的SOD活性先升后降,三明苦竹和福建酸竹的SOD活性曲折上升,最高可达630U/g,黄甜竹的SOD活性在6%以下胁迫程度时保持稳定;黄甜竹和短穗竹的CAT活性峰值出现在8%的胁迫水平,福建酸竹的CAT活性可以高达800U/g,多重比较分析显示CAT活性与品种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呈现正相关;POD活性变化不大,短穗竹和黄甜竹的POD活性一直维持在800U/g以下,佛肚竹的POD活性在重度胁迫下(10%)猛增为原来的1.7倍,POD活性不适宜作为评定植物抗旱能力的参考指标。7、利用DPS软件对10个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MDA、可溶性蛋白、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研究植物抗旱能力的关键指标,其对各竹种抗旱能力的贡献率为42.97%、24.87%、20.54%和11.62%。8、利用隶属函数法,参考7种生理指标对6竹种的抗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佛肚竹的D值为0.805,最为抗旱,粉酸竹次之,三明苦竹和黄甜竹的D值为0.203和0.332,抗旱性能最差。揭示了佛肚竹竹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广泛种植;三明苦竹、黄甜竹和短穗竹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分布范围较小,因此渐危。9、研究竹种的笋期从3月中旬开始一直延续到5月的中下旬。整个笋期成竹率偏低,粉酸竹、黄甜竹、福建酸竹、短穗竹、三明苦竹和佛肚竹的成竹率分别为:39.39%、48.98%、14.46%、40.23%、66.67%、70%;其中末期出笋成竹率较高分别可达:89.74%、58.33%、50%、28.57%、88.89%、100%;退笋率较高,多集中在笋中期和笋初期。幼笋生长迅速,黄甜竹、福建酸竹和粉酸竹的幼笋在笋中期一天的生长量可以超过lm。笋顶分生组织和笋内分生组织分生能力极强,生长迅速,当年即可成竹。10、退笋多发生在笋期初,三明苦竹的退笋贯穿整个笋期较为平均;退笋原因以虫害和营养供给不足为主,此类退笋占整体退笋的比率为:粉酸竹(66.67%)、黄甜竹(60%)、福建酸竹(70.42%)、短穗竹(67.3%)、三明苦竹(68.75%)、佛肚竹(66.67%),黄甜竹的退笋原因中人为盗挖占比高达25%左右,在六种竹种中最高,主要是由于黄甜竹幼笋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退笋高度以笋高45cm以下为主,佛肚竹的退笋高度集中在60cm以上,占比达到66.67%,短穗竹的退笋高度以30cm以下为主,福建酸竹退笋率最高。11、各特有竹种的幼笋高生长规律高度符合逻辑蒂斯生长曲线,通过Logistic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求得各竹种幼笋高生长方程。拟合系数R2的值分别可达:0.991、0.997、0.997、0.999、0.998、0.997,拟合效果较好。幼笋生长整体呈现出“S”型,即幼笋的生长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沙地云杉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进而建立分散性好、活力高的悬浮细胞系。为进行沙地云杉的原生质体培养、基因导入及细胞融合等研究提供实验
作为电信运营商转型的重要业务,ICT业务包括了物联网、行业信息化、弱电智能化、社区信息化等诸多业务。目前,ICT业务发展迅速,其中社区信息化业务增长尤其迅猛。社区信息化
企业购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经济行为,其中商誉摊销的会计处理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本系统将WebGIS系统的理论、方法与林木生物质能源林信息相结合,针对系统的需求,兼顾GIS学科发展的趋势,研究、设计及开发“基于WebGIS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林管理信息系统”。系
介绍了在现场检测仪表中应用与现行4~20mA模拟信号兼容的数字通信HART协议的研制工作。应用HART协议能使仪表既保留传统两线制传输的优点,并且还可实现多主通信、多点控制,易于对远距离现场仪
作为历史研究与美学的交叉学科,历史美学理论具有较高的深入研究价值,而将历史作为审美对象加以分析也是可行且具有独特价值的.本文试以《明史·列女传》为分析对象,从历史审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隶属于千屈菜科紫薇属,是我国夏季重要的观赏小乔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树形优美,树皮光滑;花色丰富,有红色系列、粉色系列、白色系列等;花期较
北京2013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作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印刷展览,观众累计17万人次,全面展示世界印刷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一贯遵循的信条:追求无极限,发展无止境,不仅彰显
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物质从而对周围其他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现象,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诸多物种之中。杉木的化感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证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常常会发生天气骤然转换而出现久阴乍晴或持续暴晴,进而导致连阴寡照或高温强光等恶化环境问题,致使植物遭受生理胁迫乃至伤害。本试验室在进行连翘(Fors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