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香’和‘海沃德’猕猴桃软化进程中淀粉代谢与品质变化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65210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近年来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大,但其采后贮藏时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淀粉等营养物质的不断降解等,这些生理变化影响其最终的品质和商品价值。硬度的下降是猕猴桃采后软化进程中最直观的变化,果实软化进程中的品质变化与淀粉代谢息息相关。品种和贮藏温度是影响猕猴桃果实采后品质的重要内在和环境因素。本文以耐贮性差异极大的‘翠香’和‘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对比同一软化进程下两个品种果实在常温(20±2℃)和低温(1±0.5℃)软化期间的淀粉代谢和品质变化差异,探究果实淀粉代谢和品质之间的关系,为延长不耐贮猕猴桃贮藏期相关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在20℃软化进程期间,‘翠香’和‘海沃德’猕猴桃果实的贮藏期分别为12d和40 d,1℃软化进程中的贮藏期分别为50 d和180 d,两个品种在1℃比20℃分别延长了4.16和4.5倍。1℃更有利于保持猕猴桃果实的色泽,‘翠香’的色泽变化总体慢于‘海沃德’。(2)在同一软化进程中,‘翠香’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总体高于‘海沃德’;1℃降低了两个品种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1℃下‘翠香’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峰值分别仅为常温下的31.92%和16.05%;‘海沃德’在20℃软化期间出现了呼吸速率高峰,而在1℃未出现呼吸高值。(3)两个温度贮藏‘翠香’果实在软化结束时,其风味要优于‘海沃德’,常温下二者的SSC分别为16.65%和15.42%,低温下则分别为15.63%和14.16%;二者在常温软化结束时,其总淀粉转化量分别为15.98%和12.81%,低温下则分别为18.31%和12.68%。(4)两个温度贮藏‘翠香’果实的SPS活性总体均高于‘海沃德’。相关性分析表明,SPS可能与AMY共同协调参与淀粉代谢,‘翠香’中更高的SPS活性,使得其软化结束时淀粉转化量高于‘海沃德’。与20℃相比,1℃贮藏‘翠香’果实软化结束时更高的AMY活性导致其淀粉转化量高于20℃。(5)‘翠香’果实在20℃软化期间,其PG和β-Gal活性越高,原果胶下降速率越快,表明PG和β-Gal共同影响了‘翠香’猕猴桃果实原果胶的降解。与20℃相比,1℃下‘翠香’果实软化期间,其PME活性在硬度130~80 N之间的提高可能导致其原果胶含量在这一阶段迅速下降。综上所述,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和淀粉代谢密切相关,果实在同一软化进程中淀粉代谢和原果胶降解越快,果实的硬度下降越快,贮藏期越短,淀粉和原果胶的不断降解为猕猴桃果实的呼吸作用提供了更多底物,旺盛的呼吸作用反过来会加重果实淀粉和原果胶的消耗;‘翠香’果实中更高的SPS活性与AMY协同加速其淀粉代谢和呼吸作用,更高的PG和β-Gal的活性使得其原果胶降解更快,因此软化结束时其SSC更高,风味更好。
其他文献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林的主要建群种为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它们形成的松林、栎林以及松栎混交林是秦岭林区广泛分布的群落类型,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意义重大。森林群落中建群种的更新能力直接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学位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色的经济林果,枣果营养和功能成分丰富。随着产业发展,优质良种需求迫切,与传统的实生选育等方式相比,枣树杂交技术体系的建立,加快了新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以鲜食枣品质优选为目标,以‘冬枣’为母本、‘金丝4号’为父本构建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杂交F1代103个单株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核质量、果核纵径、果核横径、核形指数、可
学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而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了花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花椒抗旱性的方法对于保障花椒生产有重要意义。褪黑素能通过调节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和分子过程来增强植物抗旱能力。目前,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花椒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对其潜在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鉴于此,本研究以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用200
学位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侵染小麦穗部,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现有的小麦种质资源中,缺乏高抗或免疫的抗赤霉病材料,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进展缓慢。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导入小麦品种中,筛选、鉴定整合了抗性基因的小麦株系,可为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提供新种质,为发展持久、稳定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信息。本研究选择我国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襄麦76、
学位
木材热处理改性作为一种可以提高改性材尺寸稳定性和耐腐性,且不需要使用化学试剂的绿色环保木材改性技术,近些年来受到极大关注。因为经过热处理改性后的木材颜色具有明显的变化,木材的力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且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化会引起木材颜色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因此尝试通过热处理材颜色参数来预测其力学性能,以减少破坏性较强的力学强度检测对试件的不可逆损害。本论文以人工林常用速生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
学位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小麦引起的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不仅造成小麦产量降低,而且降低小麦品质,其产生的真菌毒素在谷粒中积累,严重威胁人畜的健康与安全。由于目前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的匮乏、传统抗病育种进展缓慢、施用杀菌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转基因技术成为了培育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选择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抗性作用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菜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重视。作为十字花科植物的成员之一,油菜的花朵具有稳定的四个花瓣,目前除了个别无花瓣材料的报道,很少有其他类型的花瓣数目突变体出现。375是一个遗传稳定的甘蓝型油菜重瓣花株系,对其控制花瓣数目的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将为揭示十字花科植物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具经济和观赏价值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小麦三大病害之一。2016年全国多个冬麦区,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明显重于往年,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利用小麦内源基因作为抗源,还可以利用其它生物的外源基因作为抗源。与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比,明显拓宽了抗源的选择空间。此外,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宣传逐渐加强,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因此
学位
气孔控制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中CO2吸收和水分散失,其调控是提高植物碳同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光照和水分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演替和水分利用的主要因素,演替早期种和外来种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否与其快速的光诱导的气孔动力学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3个独立的盆栽试验,对不同演替时期(演替早期种山杨和白桦、演替后期种辽东栎)树种光诱导的气孔动力学与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遮阴及干旱对乡土种白桦和外来
学位
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果树,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作为枣树的野生种与栽培枣有很高的亲和性,因此常作为砧木在枣树栽培中广泛使用。目前枣树主栽区多位于盐渍化地区,盐胁迫限制了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枣树耐盐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还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实生酸枣幼苗为材料,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Na Cl处理,探究盐胁迫浓度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