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入侵”:《奥兰多》中的追寻母题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文学母题中,追寻母题以其独有的特点,反复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现代文学有很多作品试图突破母题建构,或因很难见到明显的母题标识而常常被读者忽略。然而追寻母题依然存在,即使都不为作者所意识到,《奥兰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本文以追寻母题的建构为线索,探寻了伍尔夫《奥兰多》中主人公奥兰多对于“自我”长达三个世纪的不断探索。奥兰多的追寻从奥兰多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焦虑作为引子;焦虑逐渐由他的文学创作困境加重,然后由于女王禁锢的溺爱推向顶点。与此同时,伍尔夫在叙事技巧层面,巧妙地从性别、时间、空间上模糊或拉长了概念,让奥兰多接下来的追寻得以进行。他的追寻以他对俄国公主萨沙狂热的爱以及随之而来萨沙的负心作为起点,经过失败的文学追求,奥兰多作为大使出使土耳其,度过了一段外交时光;七天睡眠之后的性别转换将奥兰多的追寻之路推向了高潮。作为女性的奥兰多体验了前所未有的人生经历,最终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在奥兰多的生命追寻中,爱情和对阅读及写作的爱贯穿始终。追寻爱情的道路曲折坎坷,奥兰多经历了背叛他人、热忱待人、遭爱人背叛、惶恐不安和嘲笑,直到她找到灵魂伴侣夏默丁。而对于阅读和写作,奥兰多由最初的盲目崇拜和束手无策,到中途的逐渐转向私密化和含恨烧书,直到最后的乐在其中与自我探索,达到了阅读和写作的化境,帮助她完成了身份认知。本文尝试解释为什么伍尔夫最终以奥兰多为人妻母作为本书结尾,并得出总结:在《奥兰多》中,追寻母题引导并且指引了伍尔夫的写作构思,同时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技巧,解构了追寻母题的完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俄罗斯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尝试建立自由经济区,但因经济处于危机时期,应有的启动资金和经济基础难以得到保障,加之法律不健全、监管混乱等原因,最初的尝试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模糊限制语具有灵活的语义和丰富的语用功能,使用的恰当与否是说话人语用能力的体现,尤其体现在学术论文的写作当中。在学术表达中,模糊限制语能表明作者对话语及读者的态度,给作
刻意曲解是日常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用策略。在完全理解说话人意思的基础上,听话人刻意曲解对方意图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刻意曲解的研究是从研究误解现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