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艺术中的当代审美表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画,无论在表现手法和审美形式上都已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业已成熟和繁荣的中国画仍然需要多种新的表现形式。为了创新的需要,一些艺术家于是在笔墨形式上探究中国画的新出路。焦墨艺术,由于在审美形态上呈现出另一种极致而倍受青睐。焦墨又称渴笔焦墨,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遗憾的是,唐代及此前的画家注重用笔,而忽略用墨。他们所画的山水,至多以焦墨勾勒轮廓,然后用焦墨皴擦几笔。到了北宋,虽然水墨有了浓淡的变化,但相比后人在生宣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仍然逊色不少。元代是画家最重视笔墨的时期,但他们多用淡墨渴笔。名家们有时也会用焦墨作画。譬如王蒙的焦墨画,既营造出深秀、繁密,又体现了苍茫的审美意趣,艺术成就极高。明清时期,程邃等画家虽然经常采用枯笔渴墨绘画,但他们的焦墨画同样表现出苍茫而秀润的审美意境,后世对他的焦墨评价很高。然而,焦墨法能最终独立为一种绘画语言形式,则是在20世纪的中国画的变革中。黄宾虹和张仃传承和丰富了它的艺术表现力。本论文正文部分分为四章,前三章从焦墨的溯源和现状出发,在对焦墨艺术审美表现作简述的基础上,试图厘清其在历代中国画发展中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和地位;然后,结合具体的焦墨画家及其作品,尝试分析焦墨画对当时画坛的影响;第四章节结合本人研究生阶段焦墨创作的实践,通过分析前辈们对我个人焦墨作品的指导意义,提出了自己的创作观念。通过对焦墨艺术的审美研究,对焦墨在技法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上提出了个人的浅见。我们在研究前人的焦墨画的基础上,应当着意把握其时代特征,结合自身性格特质、文化涵养和个性特点,力争创作出有一定审美趣味的焦墨作品。本论文一方面着力探讨了古代美术史上鲜有画家画焦墨这一现象。焦墨作为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很少被人关注,犹如现在很少被人提及的黑白照片;另一方面,本文对现当代焦墨作了较简略的分析与研究。现今焦墨画因单纯运用墨色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问感,被认为是形式美在表现局限上的开拓。这是需要在焦墨艺术的实践中进一步创新的。焦墨既能表现出水墨的苍润,又能融合书法的金石笔法。我认为有必要让焦墨黑白的本色美、单纯美、形式美、风骨美、拙重美、肃穆美成为中国画审美形式中不可或缺的视觉效果。鉴于目前国内有关焦墨研究和焦墨画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墨于此,寄希望于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焦墨艺术,进而尝试创作焦墨画。
其他文献
本文给出一个时变的动态投入产出最优控制模型,证明了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测性和最优控制的存在唯一性,讨论并推导了最优控制的反馈形式.
文章论述近年来山西省旅游市场几个景点对旅游纪念品设计销售的调研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以期为发展山西省旅游市场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意见。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代宗师,其教育理念之深邃、教育思想影响之深远已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本文将从《论语》中的一章,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来谈孔子
在外贸新形势下,可转让信用证对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打开国外市场有重要意义。但作为证内的第二受益人,中小企业的出口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掌握好这种支付方式,扬长避短,在
<正> 心态是人们对事物的综合心理反映和一种较为固定的思维态势。现实怎么样,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态。生活在改革时代的我国农民,其心态也在社会的大变化、大发展中发生一
在文学批评中十分重要的叙事时间分析,同样可以应用于对语言使用的把握。文章根据热奈尔提出的叙事话语方法论,分析了叙事时间语言形式。进而阐释了叙事时间的语言形式与语言
文章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澄泥砚造型特点、结构特征,从使用实用功能、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技术条件、艺术审美意识、观念,对澄泥砚的形态构成做详尽分析,对各个时期砚和澄泥砚
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解决工程问题的数学模型属一种模拟实验方法,它应用概率论与统计理论方法,建立与所求问题相似的概率模型或系统模型,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模拟,得出所求问题的近
目的:观察骨宝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依据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共纳入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
地质博物馆作为典藏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展示地质地貌变迁,以及相关科研和科普的重要场所。截止至2013年1月止,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3589座,其中地质类博物馆就达100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