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估拔除第一恒磨牙的矫治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至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20例拔除第一磨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男6例,女14例,年龄为12~25岁,平均年龄16.5岁。拔除1~4颗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其中拔除1颗第一恒磨牙6例,拔除2颗第一恒磨牙13例,拔除4颗第一恒磨牙1例。按照PAR指数的规则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模型进行测量、评估、分析。结果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前为29.56±7.07,矫治后为2.00±2.00,减少27.56±6.39,矫治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加权PAR总分值矫治前为24.25±8.77,矫治后为1.94±2.54,减少22.31±9.18,矫治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AR指数各项指标包括牙齿排列、颊侧合关系、覆盖、覆合及中线等矫治前后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3.63±6.02)%;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0.40±15.53)%。治疗后,改善8例(占总数的40%),极大改善12例(占总数的60%)。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的正畸治疗,上下牙列排列规则整齐,前牙覆合覆盖关系基本正常,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1、应用PAR指数评价拔除第一磨牙的正畸治疗效果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评价方法。2、拔除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