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诱导正常人及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髓系细胞分化功能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前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诱导正常人以及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severe congenital neutropenia,SCN)的CD34~+细胞向髓系细胞分化功能。 方法: 1、利用激光辅助骨髓涂片单个细胞采集技术及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人骨髓中不同分化阶段髓系细胞PBEF表达水平。 2、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及ELISA方法检测正常人的髓系细胞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体内、外刺激后PBEF mRNA表达水平、细胞培养液或血浆中PBEF蛋白质水平,同时检测细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合成水平的变化,研究G-CSF刺激与PBEF表达、NAD~+合成的关系。 3、用人类重组PBEF体外刺激正常人的CD34~+细胞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CD11b、CD15的表达以及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C/EBPa、C/EBPe、PU.1和ELA2等基因mRNA的表达,研究PBEF胞外刺激与CD34~+细胞向髓系分化的关系。 4、正常人的CD34~+细胞经由Lentivirus转导PBEF基因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CD11b、CD15的表达变化以及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C/EBPa、C/EBPe、PU.1和ELA2等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研究PBEF胞内过度表达与CD34~+细胞向髓系分化的关系。 5、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ELISA方法以及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断层扫描技术检测经长期G-CSF治疗的SCN病人髓系细胞的PBEF mRNA、胞内蛋白质水平以及血浆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研究G-CSF治疗后SCN病人髓系细胞“成熟障碍”的纠正与PBEF表达变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无负压吸引对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及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68例,根据胃肠减压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持续
城市里的很多人都有一大堆旧衣服,这些衣服积压很久后要么被丢弃,要么被捐赠,它们有没有更好的使命?作为一名新锐的时装设计者,张娜想到的是对衣服“再改造”,让人们可以继续
邢继,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致力于核电工程的设计研究及管理工作。他曾担任岭澳二期核电工程总设计师,首次实现中国百万千瓦
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和肺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慢支组、牛磺酸组和对照组和每组6只大鼠。
空间飞行器和车辆等一大类结构属于自由—自由结构。本文讨论这类结构的振动模态-阶导数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截尾模态展开法,将未知模态对模态导数的贡献用已知模态和系统
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屈光手术的新方式。本文比较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与传统的LASIK在术后视力、术后高阶像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homocysteine induced gene,HCY-2)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及分布,为进一步探讨该新基因的功能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对成
不可复制的金秋童话  金秋时节,胡杨林如西北大地上的金子,仅需小小一块、只要一种色彩,就足以迷醉整个秋天。  额济纳胡杨林:天堂地狱一线之隔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与阿拉善右旗毗邻,西南与甘肃省酒泉市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走过那么多地方,从未见过一处风景如它一般“招摇过市”。平时,目力所及是望不到边际的荒凉,而积蓄了整整一年的力量将集中在十月初一次性喷薄而出:成片的胡杨林将“中国最纯
前言 临床研究表明,高氧肺损伤已成为危重新生儿救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甚至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后遗症—慢性肺疾病(chronic lung disease,CLD)。 目前,CL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