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文明及其构建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几种不同形态,目前已进入生态文明阶段。20世纪中后期,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已经从地区性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如温室效应、森林锐减、物种灭绝、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现象日益严重,使全人类的发展陷入困境。大自然的一次次“报复”就是给人类敲响的警钟。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困境,人类开始从自身的价值取向上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寻求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的文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所选择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它反映了在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基本标志和本质体现。然而,人类要实现从工业文明范式向生态文明范式的转变,必须进行一场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革命。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和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双重矛盾。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相继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伟大战略,表明我国已开始沿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愿望的正确抉择,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将对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小康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和谐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及其构建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以文明演进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问题研究的切入点,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为主线,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论述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意义的剖析,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的可行性对策。 全文分为绪论和四章,共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引言。通过对本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的说明,以及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相关问题的分析,表明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作为一种共识已经确立和形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这是切合我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的科学抉择。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按照求实、求新的原则,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设想通过对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表明,每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都是对前一种文明形态的扬弃,从而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的交替发展。这部分通过对文明的概念和人类文明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嬗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回顾和分析,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变的必然趋势。 第三部分,即第二章:工业文明的困境及反思。对工业文明进行辩证的分析,揭示了工业文明对自然和人自身造成的伤害,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生态文明是取代工业文明的人类新文明,是人类走出发展困境的正确抉择,它将重构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四部分,即第三章: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分析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提出的一种新文明形态,它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将重新确立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变革人类的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第五部分,即第四章:生态文明的构建。立足我国实际,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途径。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环境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二是要立足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生态文明的科技支撑;三是要加强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要注重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五是要加强全球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与世界和谐进步,最终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社会。
其他文献
许多学者对中西法律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往往会作出这样的一个界定,即两者之间差异多于共性,冲突多于一致。这样的一种先见固然有助于在不同的法律传统之间比较差异,却也往往导致
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解决城郊农村“三农”问题上,始终贯穿着保障人民生活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地方政权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能与权限制定和发布了相关法律文件,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其蕴含的价值精神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好与坏,对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的发展。进入21世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县域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国家现已明确提出在农村地区把信用社逐步办成社区性金融机构。从目前情况看,理论上我国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