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恋是一种特殊而具体的情感倾向,它主要体现在两个个体之间强烈的情感联接。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开始步入成年早期阶段,它们的依恋模式也由婴幼儿时期的依恋基本上全部转变为成人依恋,他们的依恋对象主要为同伴和恋人,能否正确的处理好这些关系与他们的依恋模式有着重要的联系,而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  本研究将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大学生自我同情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来考察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自我同情对成人依恋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型42%、冷漠型23%、迷恋型19%、安全型16%;大四的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高于非独生子女。  (2)大学生自我同情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均属于中等水平,各年级的总分差异不显著。  (3)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自我同情和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焦虑维度与自我同情的自我宽容、自我确认、自我接受、情绪注意维度均为显著负相关;焦虑回避与自我调节、社会适应、自我确认和自我接受呈显著负相关;除了对健康的担心这一维度外,焦虑依恋与焦虑回避与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均负相关显著;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为显著正相关,并且自我同情的水平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也显著影响自我同情。  (4)自我同情及其自我确认、自我接受和情绪注意维度作为成人依恋的焦虑依恋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其他文献
睡眠对个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必不可少,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睡眠。然而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失眠(insomnia)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睡
在国际教育行动研究理论的影响和激发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高涨,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其中,大学科研人员与小学教师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结构和优点等,紧接着提到研宄方法类文章经常使用的模拟研究,并详细介绍了模拟研究的步骤。通常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如极大似然估计
本文通过对我国五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掷链球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掷链球技术生物力学选择的评价参数及生物力学参数分析,确认我国优秀女子链球技术特点和优势以及存在的薄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