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的包括120个株系的DH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利用已构建的含226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为基础,测定DH群体不同株系及双亲4个不同灌浆时期的顶部三叶叶绿素含量,共检测到7个与叶绿素含量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上。从不同叶片来看,倒三叶的QTL主要在灌浆早期表达,而在灌浆后期逐渐被倒二叶和剑叶所代替;从不同的检测时期看,在第一和第二次检测过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籼稻TN1与粳稻春江06(CJ06)为亲本的包括120个株系的DH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利用已构建的含226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为基础,测定DH群体不同株系及双亲4个不同灌浆时期的顶部三叶叶绿素含量,共检测到7个与叶绿素含量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上。从不同叶片来看,倒三叶的QTL主要在灌浆早期表达,而在灌浆后期逐渐被倒二叶和剑叶所代替;从不同的检测时期看,在第一和第二次检测过程中各发现4个QTL,其总贡献率较大,说明在灌浆前期叶绿素含量较高;而在第三次检测中只发现3个QTL,第四
其他文献
果棉间作已成为近年来新疆南疆地区农业生产的的主要种植模式。果树对棉花遮荫比较严重,且果棉间作下棉花贪青晚熟现象严重,霜前花率低,直接影响产量的形成。明确遮荫条件下合理氮肥运筹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中棉所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遮荫条件下,氮肥前移与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关系的变化,阐明了氮肥前移对遮荫棉花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花黄萎病1935年在中国发现后,已蔓延到主栽植棉区,不仅严重影响皮棉产量,而且降低纤维品质等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本实验选用五个不同地理来源(广西品种、海南品种、非洲品种、缅甸品种和印度本地品种)木豆品种和三个ICRISAT杂交木豆品种(ICPH8、ICPL87091、ICPL87119)作为供试材料。一方面,测定了不同品种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和丙二醛含量,同时还进行了一年的田间指标的调查;另一方面,本实验分别采用了形态标记、过氧化物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八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
该文通过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新育成的几个自交系的产量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配合力效应、遗传参数和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筛选出了品质优良、产量配合力高的新选自交系
马铃薯对盐分较敏感,盐害对产量影响极大,选育耐盐品种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盐碱地上的马铃薯产量。但由于普通栽培种遗传基础狭窄,在此基础上选育新品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马铃薯新型栽培种(Neo-tuberosum)是从起源于南美的马铃薯安第斯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ssp. andigena),经人工轮回混合选择而创造的马铃薯新的类群,遗传变异基础丰富,是改良现有栽培种的重要遗传资源。对于
黑龙江省的马铃薯平均单产低于西方国家及我国中南部地区,这与黑龙江地区适于马铃薯生长的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极不适应,改变栽培措施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以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大薯(Dioscorea alata L.)同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营养丰富,可食用也可入药,目前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大薯和山药具有形态丰富,遗传
本试验以陆地棉品种间重组近交系HM188(HS46×MARCABUCAG8US-1-88)为材料,利用包括环境互作在内的加性模型分析棉花枯萎病、黄萎病和铃病抗性遗传效应,以及这三种病害与产量和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赤霉病不但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感病籽粒中积累的真菌毒素对人畜健康存在很大威胁,培育低毒素小麦品种是控制这一危害的有效途径。目前已从赤霉病麦粒中鉴定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乙酰氧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3种真菌毒素,并发现这些毒素能够抑制真核蛋白的生物合成,且在植物的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