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iAlCr/电介质复合改性体系的微波电磁特性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电子信息技术时代,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电磁干扰(EMI)已日渐成为了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为抑制电磁干扰现象,需要开发应用频率高电磁损耗大的吸波材料,有效吸收电磁噪声能量。另一方面,军用隐身技术迫切需要高性能的雷达波吸收材料。薄片状纳米晶结构的磁性合金材料具有较高微波磁导率,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围绕改善FeSiAlCr材料的电磁匹配性能和吸波性能,开展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本文以气体雾化工艺制备的Fe85Si2Al6Cr7合金材料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工艺制备了SrCO3/Fe85Si2Al6Cr7和Co(NO3)2/Fe85Si2Al6Cr7复合改性微波吸收材料;使用SEM和XRD等方法分别对材料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SEM分析和XRD分析表明,经高能球磨处理后的材料呈扁平状外形和纳米晶结构,且复合改性高能球磨处理能使晶粒细化。用微波网络矢量分析仪电磁测量系统测量了试样在2-18GHz频段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计算分析了样品在该频率范围的微波反射率和电磁损耗角正切。结果表明,SrCO3/Fe85Si2Al6Cr7质量比为1:10时,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效果较好,当样品厚度为1.5 mm,吸收峰值为17.7 dB,吸收大于10 dB的峰宽2.4 GHz。Co(NO3)2/Fe85Si2Al6Cr7质量比为1:10时,样品的微波吸收效果较好,当样品厚度为1.5mm,吸收峰高15 dB,吸收大于10dB的峰宽3.2GHz。采用电介质材料对FeSiAlCr合金进行复合改性和高能球磨扁平化处理,能有效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改善材料微波电磁参量的匹配特性。分析表明,SrCO3/Fe85Si2Al6Cr7和Co(NO3)2/Fe85Si2Al6Cr7复合材料兼具磁损耗和介电损耗,以磁损耗吸收为主。综上所述,采用高能球磨处理工艺可以实现电介质材料对FeSiAlCr合金的复合改性,获得的SrCO3/Fe85Si2Al6Cr7和Co(NO3)2/Fe85Si2Al6Cr7材料在微波低端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可以应用于宽频带吸波材料的设计制备。
其他文献
天广直流输电工程作为南方电网第一个直流输电工程,对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投入运行时间较长,天广直流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交流滤波器并联电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放大器在DWDM传输系统、光纤CATV和光纤接入网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泵浦耦合技术是光纤放大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多点泵浦技术是在侧面泵浦
作为新一代微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的新型材料,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成为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相比于第一代Si和第二代GaAs、InP,III族氮化物(AlN、GaN、InN)的带隙
电磁斗篷是2006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使波弯曲,绕过要保护的区域,然后再弯回来沿原方向传播”。电磁斗篷自提出以来,就一直处于科学研究的前沿,吸引着许多科学
随着WDM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的低成本、高性能的解复用接收器件,是WDM光通信技术能够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并发挥自身强大功能的保证。其中,同时具有高速
上世纪中期硅材料和硅晶体管的发明以及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开始,短暂的几十年中,半导体材料已经发展成为了21世纪信息社会高技术产业的基础材料,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
本文用分子束外延法在半绝缘GaAs(001)衬底上成功生长了InSb/InAsSb超晶格薄膜材料,并对薄膜表面形貌、断面形貌、晶体结构、元素扩散和光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对所生长薄膜的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首创有机双层异质结器件以来,有机小分子光电子器件,如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OSCs)、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本论文根据正则变换和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考虑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环(其中一臂嵌入一个量子点)的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考虑电子-电子、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以及Rashb
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的类型不同,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极强,流动规律复杂,有渗流,管流、过渡流等多种流动规律。该油藏开发历程显示递减率较大、采收率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