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哲学观视域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英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进行英语文本类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生们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扩宽其视野,并使其获得更好的英语能力。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被视为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但是在当今的英语教学环境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低下、学生在课堂中仅仅只是被动的接纳者、师生之间交流不畅,阅读课堂效率低下等等。为了改变英语阅读课堂的现状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在本文中,笔者以生成哲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3年提出的“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尝试设计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过程可被概括为:话题导入(教师主导),信息呈现(教师主导),信息内化与信息联结(学生主导),及意义的生成与拓展(学生主导)。本文在基于生成哲学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重点研究大学英语阅读,主要试图解决以下两大问题:1.生成哲学视域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2.生成哲学视域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本实验选取西北民族大学2018级两个非英语专业教学班(同水平级别班级),共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16周的教学实验中,对实验班采用生成哲学视域下的“对分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而控制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和阅读能力测试。笔者采用了SPSS 23.0版本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梳理了对实验班随机分层抽取对象的访谈资料,得出结论:生成哲学观视域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英语阅读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积极影响。但由于笔者自身理论水平不足及本教学实验研究时长较短,本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遥感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个行业对遥感技术的需求增长,遥感数据从宽波段向窄波段发展,高光谱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其光谱信息具有范围窄、波段多且连续等特点,使得地物在狭窄波段吸收/反射峰特征差异显著。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方法是在遥感探测技术不同发展阶段逐步引入到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中。传统的高光谱图像地物分类方法往往对空间信息利用不足,且在空间信息挖掘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由于机器学
在充分认识到引进外资在对外开放战略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如片面追求引进外资量的扩张、外资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阻碍外商投资形式多元化
本文探讨了PLD设计过程中4个不同的时钟设计方案,对这些不同方案的优点、缺点和在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个合理的建议.
摘 要:监管科技旨在通过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来提高监管效率并降低监管成本,但是随着监管科技的深入发展,其已不单单是属于金融科技中的一个子集。本文从监管科技的发展历程出发强调其已不仅仅是监管的工具,更代表着未来监管变革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论述我国在推行监管科技中存在的障碍,包括监管科技发展动力不足、监管理念落后、算法困境等;最后给出我国发展监管科技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监管科技;金融科技;金融监管;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