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田径教学指导纲要》的执行情况、田径场地器材状况、田径课程考核方式等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探讨当前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指导思想正在由学科本位论向社会本位论转变;课程目标存在重知识,重技能,轻情感的教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已经从竞技项目为主的技能类转移,但是缺乏对“健康田径”、“竞技田径”、“娱乐田径”的合理整合,缺乏对学生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办法不健全,考核与评价仍注重学生技术学习和生物学效果的达标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缺乏发展性评价。根据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指导思想应当在适当兼顾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其力求达到人、社会、知识三者的辨证统一。基于吉林省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包含“健康田径”“竞技田径”和“娱乐田径”内容,变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应设立自己的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的规定与方法的选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要把与社会接轨提到重要位置上来,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学校只有立足于社会,才能有更好的依托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