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学科教育是强国之本。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正面临全面的改革,高考即将改变多年来的模式,采取必选+选考的模式。课程标准也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变为“强基计划”。这些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基础学科的人才。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物理学对于社会、科技发展无疑有重要作用。因此,让学生学好物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停滞不前的状态,有学生在自我调节后能够度过这个阶段,但大部分学生却因此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失去信心后反而出现倒退的现象。这种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成绩暂时停滞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经过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可能出现在学生学习的任一阶段,高一至高三都有学生出现物理学习的“高原现象”,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学生自信心受挫,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下降,出现焦虑、烦躁、敏感等不良情绪,若不及时进行调节和干预,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将造成严重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高原现象”是学习的四个阶段之一,只有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原现象,并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有效的干预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学习的高原期,提高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高原现象”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教学干预策略,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渡过物理学习的高原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归纳;第二部分,对高中生物理学习和教师的物理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选择适合的学生进行访谈交流等,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和对物理学习的认识等信息,信息归纳后对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对当前学生“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第四部分,根据“高原现象”的成因,提出教学干预的原则,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分别总结出教师方面的教学干预策略和学生方面的应对策略的探索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教学干预策略后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干预策略,总结出有效的干预策略;最后一部分,对本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