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与大众文化传播的相关性调查及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被称为“浅阅读”的时代,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便利,同时也在前所未有地改变人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在过往的人类文明史中,与浅阅读相对的深阅读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比如,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小说、诗歌、散文等等各种文学形式中,思想的深度仍决定着作品的艺术高度和传播速度。读者评判作品的好坏是以思想性、艺术性为标准的。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伤痕文学、寻根文学、乡土文学等等,绝大多数是精雕细琢的思想艺术精品。受众如果不深入地阅读,便很难真正领受作品的底蕴。而与此相对,受众对作品的心态是敬畏和求知的;受众对作品的关注,更注重其思想性而不是娱乐性。许多人会在阅读时通过做笔记、做边批、做卡片等各种形式对作品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学习思考。一部好的作品在好读者手里甚至可能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但90年代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极大的逆转。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体验正在被互联网上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将闲暇时间和精力投向对漫画、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化产品的浅尝辄止中。从日本进入“读图时代”到法国有人预言“书将死亡”,公众对那些在公交车、地铁上甚至马路上,拿着手机、ipad或者杂志阅读的人已习以为常。在这种情势之下,就连深度报道这样以深度著称的新闻文体也在以为支持受众的这种浅阅读的实现而存在,否则便难以生存。今天的受众开始需要的是一种尽可以对他们有用、让他们轻松并且海量的信息传播,如果媒体的报道不能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注意力转向别处。有果必有因,存在即合理。笔者认为,这种情形的出现必然有其固有的受众社会心理原型。本文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心理观,从浅阅读与受众在文化传播中的浅阅读行为的相关性调查入手,对于我国受众的这种在以资讯爆炸为显著特征的信息时代下的获取信息的行为及隐匿于其后的受众文化传播心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在参考了社会心理学、新闻写作学、新闻传播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浅阅读”现象下受众心理的分析、研究和思考,进而提出了受众在“浅阅读”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接受模式和政府、高校、媒体等相关生产部门应对受众心理变化的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一、“浅阅读”是人与文化信息的“性关系”的“实现工具”;二、深度报道扮演了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的祭品角色;三、浅阅读与深阅读在文化传播中地位变化的本质是同一种心理模式两端的历史博奕;四、纸质媒介面临生存危机。本文的研究建议主要包括:一、解决受众不深度阅读书籍问题的建议;二、解决浅阅读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三、受众选择互联网的策略建议;四、改善高校阅读环境的建议;五、出版应负起对受众阅读的重大责任;六、电视媒体应对浅阅读心理的建议。
其他文献
<正> 梅花点舌丸、六神丸与安宫牛黄丸均是我国传统名药,三者所共有的麝香成分具有开窍通络、活血散结之功效。由于麝香资源贫乏,价格昂贵,掺伪情况极多,影响了含麝香成方制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但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城乡幼儿园教师配备不均衡成为制约学前
目的:观察滋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围绝经期其他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
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激烈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营的顾客导向和价值链的整合等,都对传统的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适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重要的考核指标,它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台区线损管理中一个难点问题是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判断某一台区线损是否异常,本文对目前低压台
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综合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成果,结合自己在
长期以来,关于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这是公司的拥有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很多,有来自公司外部的,也有来自公
在临床进行的根管治疗中,疑难根管是我们常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疑难根管主要包括多根管、钙化根管、弯曲根管、C型根管及根管内异物等。目前此类疑难根管,只有在一些高等院
一直以来,旅游以其强劲的经济拉动优势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城市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城市旅游的竞争也越演越烈,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
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科教兴国战略中邓小平就提出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如今物质生活高度繁荣,全球的教育思想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儿童缺乏充分的自主性和自立精神,缺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