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的分类和逆映射公式

来源 :2018第12届全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Chinagraph 2018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可以精确表示圆锥曲线,形状参数 q 兼具调整曲线参数化的作用。为了获得具有更好的参数化表示的圆锥曲线,本文讨论了用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表示的圆锥曲线的分类情况,对应于用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分别表示椭圆弧、双曲线弧和抛物线弧的三种不同情况,得到了曲线上点与对应参数点的函数关系,即逆映射公式。首先,采用重心坐标法,给出一点在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上的充要条件,定义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的形状不变因子,实现了对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表示的圆锥曲线的分类。进而,采用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方法,推导了包含重心坐标、角度、权因子和形状参数 q 在内的三类圆锥曲线(椭圆弧、双曲线和抛物线)的逆映射公式。对于标准型二次加权 Lapus q-Bézier 曲线,调节形状参数 q 即可实现圆锥曲线的重新参数化。
其他文献
根据车线动力学理论,建立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辆-线路动力学分析模型,从安全性、舒适性角度研究了更高时速下,平面曲线半径、超高与车速间的匹配关系.并对某高铁区段线路进行动力学评估.研究表明:(1)建议400km/h高铁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在优、良、一般条件下分别取9000m、8000m和7000m,设计超高175mm.(2)某高铁区段线路运行400km/h高速列车,满足运行安全性、车体振动加速度的舒适性要求
本文基于哈大高铁典型断面的实测数据,运用非稳态相变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不同形式防冻胀护道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地温的影响,分析了其对路基横向地温及横向冻深差异的消除效果。并得出结论:增大防冻胀护道的高度可有效减少冷量从两侧侵入路基,能有效减小路基冻深;根据现有研究,建议在修建南北走向季节性冻土区高速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与湿化耦合作用下基床土体的变形特性,建立一个循环荷载与湿化耦合作用下土体变形的计算模型,利用GDS动三轴仪对包神铁路磁窑湾站翻浆冒泥路段土样进行了单线法实时补水湿化并作用循环荷载的动力湿化试验,研究了基床土体的累积应变与振次的关系、浸水量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滞回曲线的特征,依据修正Iwan模型提出了考虑湿化与循环荷载耦合作用的动力湿化模型,结果表明:累积应变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趋
用有限元法对轨道结构进行模拟,建立能拟合真实状态的"钢轨—轨枕—道砟"有限元模型。对由不同道砟和轨枕的弹性模量组成的模型进行计算,重点分析钢轨位移、轨枕应力及扣件支反力。分析结果表明:道砟弹性模量增大,可减少钢轨位移及扣件支反力,但轨枕应力会增高;轨枕弹性模量增大时,钢轨位移、扣件支反力及轨枕应力均减小。
为了提高ABAQUS cae软件在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建模的前、后处理效率,文章利用其内置的Python工作环境,针对地下工程的特点,编写了相应程序脚本,实现了在cae工作环境下,快速循环搜索创建开挖单元组、衬砌单元组;批量分析步创建;快速将施工步添加至分析步;从特定结果数据库批量提取数据等功能。省去了重复的鼠标操作,有效缩短了复杂模型建模耗时。为将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一步应用于地下工程
利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了双线地铁隧道在不同洞距下的地震响应问题。研究中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模型在有限空间条件下的能量耗散与波动反射问题,充分考虑了结构边界在地震荷载下周围介质的阻尼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隧道洞口间距的增大,位移和加速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但减小幅度不大;主应力变化较大,其在不同边墙衬砌位置变化不一致,在外侧边墙处减小明显而内侧边墙位置变动幅度较小。
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穿越软硬围岩交界面易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依托云南省老鹰窝隧道工程,对于隧道洞口软硬围岩交接段,提出采用全环接触注浆、全环间隔注浆两种围岩注浆抗震方式,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注浆加固方法均能有效减小隧道二衬结构的动力响应内力,提高隧道整体的抗震性能;综合来看,软岩隧道动力响应强于硬岩,且离软硬围岩交界面越近,响应越大;就减少结构内力的角度来说
基于新建京张高铁草帽山隧道下穿既有唐呼重载铁路隧道工程,重点研究上部既有隧道衬砌结构沉降变形及动力响应规律。结合理论预测模型及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随着下穿隧道的不断开挖,既有隧道出现不均匀沉降,随着掌子面远离交叉点,不均匀沉降趋势逐渐减弱;既有隧道沉降变形不断增大,隧道交叉段整体沉降基本呈漏斗形分布。受列车振动荷载及下穿隧道开挖的影响,既有隧道衬砌结构位移及加速度值均表现为隧底处最大,边墙处次之
为定量判断二次支护时机,在围岩自承载系数基础上考虑岩石的流变力学性质,采用Boltzmann流变模型推导了围岩时变承载系数,研究了时间轴上围岩自承能力的变化过程和发挥程度。并以围岩时变承载系数为基础建立考虑时变效应的LDP和GRC曲线耦合新方法,定量得出二次支护时机及围岩时变承载系数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1)不同隧洞断面处的围岩自承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开挖初期围岩自承能力迅速变弱,随后
岩溶灾害为隧道施工穿越溶洞地区防灾减灾的关键灾害之一。以某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隧道拱部不同大小、不同位置、距隧道不同距离的溶洞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重点对围岩竖向和水平位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拱部溶洞的存在,会使围岩位移更大,而且会向着无溶洞一侧移动;(2)拱部溶洞与隧道距离不超过1/3隧道跨度时,其对围岩的影响很大,超过此距离时影响明显减小;(3)不同大小、不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