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遗址·低碳

来源 :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波,这种源于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天文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上部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都是运用当地的材料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没有城市那么多的有机垃圾,只需要注意道路通畅与环境保护,就可以达到最优质的生活享受.而且还可以很好地保存、保护窑洞建筑以及相应的文化设施这一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最终达到最低碳的生活这一系列措施不仅仅只停留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而且还是未来本地区最节地、节能、最环保、最低碳的生活模式和方式。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结合国内外灰缝厚度对砌体抗压强度理论研究,以及五皮砖蒸压粉煤灰单砖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从施工的可操作性、灰缝厚度和蒸压粉煤灰砖抗压强度的综合角度分析了砂浆水平灰缝厚度对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建议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砌筑时其灰缝厚度应控制在7~12mm内.
研究蒸压粉煤灰砖墙体抗震性能、破坏形态和设计方法,为编制《蒸压粉煤灰砖建筑技术规程》提供依据.进行了6片不同试验参数蒸压粉煤灰砖墙体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试件破坏特征和滞回特性,得到墙片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将试件承载力试验实测值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论文所给出的结论和设计建议可供编制《蒸压粉煤灰砖建筑技术规程》参考.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震中砌体房屋遭受了较严重的破坏.本文在青海玉树地震震害调查基础上,总结了地震震区砌体房屋的破坏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震害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提高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提出了建议.
在混合结构房屋中,经常遇到压力仅仅作用在砌体部分面积上的局部受压状态。设计砌体受压构件时,除按整个构件进行强度验算外,往往还要验算支承处的砌体局部受压强度。以板端砌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有限元非线性分析.分别考虑墙体在无上部荷载作用下,不同跨度、楼板与砌体连接处不同节点构造等因素对单跨单向板板端砌体局压应力分布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模型,得出板端砌体局压应力分布曲线,拟合出局压应力计算公式及板端有效支承长
煤层厚度的变化影响着采掘工程的部署,造成了生产计划安排上的困难,使掘进率增高,采出率降低.本文主要探讨5号煤层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对王村煤矿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5号煤层厚煤区主要集中在矿区东部的中部和矿区西部的中部两个区域,表现出东北较厚西南较薄的总体特征;引起5号煤层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沉积环境、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同沉积褶皱)、河流的同期冲刷和后期构造变动。
为研究适用于下沟矿厚煤层受采动影响巷道合理的锚杆支护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锚杆支护技术:采用高预紧力使锚杆产生的有效压应力区覆盖顶板,充分发挥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顶板角锚杆最好垂直布置,最大施工角度不应超过10°;钢带可以使锚杆形成的有效压应力区显著扩大,彼此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有效压应力带;锚索可将锚杆支护形成的次生承载结构与深部围岩相连,提高次生承载
为了确保较薄煤层工作面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及设备配套的合理性,通过理论计算与方案比较对柠条塔较薄煤层自动化工作面进行了设备的选型与配套.结果表明:采煤机理论总截割功率为563kW,实际装机总功率不应小于845kW,确定采用进口的7LS1C型采煤机;液压支架的支护高度范围为1.3~2.2m,支架中心距为1.75m,支护强度应不小于0.8MPa;刮板输送机的电机功率应不小于648kW.研究成果对于具有类似
有煤矿就会产生矸石,矸石堆自燃已成为矿区污染的主要来源.文章以杨伙盘煤矿为例,介绍了预防自燃和控制自燃的技术措施及综合利用的途径,为防治矸石堆自燃,减少矿区污染提供了依据.
本文针对该面采空水积水量大、释放水任务紧迫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问题,从设计方案,技术参数选取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确立了适用的技术参数、管理标准,总结了施工情况及经验教训,避免今后探放水责任事故发生,保证矿井探放水系统完整可靠,提升了防治水工作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经济效果.
乡村集贸市场是村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村落整体空间意象中集市构成了村民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之下对乡村集贸市场进行设计应该认识到,乡村集市空间环境的发展是一个延续性的过程,其外在条件和内在需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发挥中介空间的价值,以功能混合和有机更新的原则指导设计,能够让乡村集市空间环境不断适应发展的需要,实现村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