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觉经验儿童自传记忆的特点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江苏省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事件的回忆,通常伴随着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的表述、情绪唤醒以及来自各种感觉通道的心理表象。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丰富的视觉表象可以提高回忆内容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详细性等,视觉信息的减少则不利于自传记忆的编码和提取,甚至导致情景记忆的缺失。但以往研究几乎都是以感知觉正常的成人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对特殊视觉经验个体自传记忆的研究。盲童由于视觉器官的损伤直接导致了视觉经验的缺失,视觉表象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且不同目盲时间和程度的盲童对外界事物感知范围和程度不一样,视觉表象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与之相对,聋童在听觉丧失的情况下对视觉的依赖和使用增多,积累了比正常儿童更丰富的视觉经验。本研究分别将盲童和聋童作为视觉经验缺失和视觉经验优势群体的代表,以视觉正常儿童为参照对象,用访谈或问卷的方式引导不同类型的儿童回忆4 件发生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自传记忆,并完成自传记忆自评。通过对儿童自传记忆的分析比较表明:(1)不同视觉经验儿童的自传记忆问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记忆成分和回忆体验因子的差异最为明显。(2)视觉经验正常儿童对近期事件的回忆好于发生久远的事件,表现出了明显的时间效应,而视觉经验特殊儿童自传记忆的时间效应并不明显。聋童表现出了优于正常儿童和盲童的较好的记忆保持能力。(3)不同视觉经验儿童的最早记忆差异很大,其中特殊视觉经验儿童的童年遗忘消退的时间比正常儿童显著延迟。研究揭示了不同视觉经验儿童自传记忆的特点,进一步证明了视觉经验在自传记忆中的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竞技体育在取得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令人瞩目的成就后,许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中国竞技体育后续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在强大的体制和辉煌的成绩面前,如何保持和加强中国竞技体育的前进势头,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传统文化,是探讨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传承性必然将各行各业都染上文化的色彩。文化造就了中国的竞技体育,同
在哲学传统上,个体幸福感的研究可以从Hedonism(快乐论)和Eudaimonia(意义论)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而分别基于这两种哲学取向的快乐感和意义感均被视作预测个体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快乐感和意义感是个体幸福感中的两个存在重叠而又有显著差异的成分。从经验上来看,快乐感强调的是个体通过需要的满足而获得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意义感则突出了个体行为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匹配。然而在实证研究上,快
“良心”和“良知”是两个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概念,为了探讨良心是否存在内隐心理反应和良心的心理结构,并为良心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社会效度的研究方法,分研究一和研究二。研究一:本研究采用IAT标准化的内隐研究范式,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IAT标准实验程序七步范式在计算机上具体施测。结果发现:(l)良心存在内隐心理反应,相比较于无良心者的消极属
目光接触或眼神接触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渠道,它不仅是传递态度,意愿和情感的重要媒介,更能让人轻易捕捉到言语以外的信息。目光接触,同非言语沟通的其他方法一样,与文化密不可分。许多非言语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对非言语沟通的理解差异正是由文化的相异性所造成的。当不同文化的群体进行持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产生的改变称为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因此我们假设,文化适应与非言语沟
在消费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人际冲突中,文化信念深深地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意愿(报复和修复关系意愿)。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研究发现:在冲突的发生和解决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信念对消费者行为意向影响存在情境性和个体差异性特点。实验1和实验2发现消费者在不同情境(冲突或文化信念启动情境)中的行为意向存在显著差异;并受到认识动机的影响,高认知闭合需要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文化信念的影响。实验3说明在冲突解决过程中,不同文
幽默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交往模式,幽默感对人际交往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对比人际交往能力不同的人在不同类型幽默上的差异性表现,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正话反说的幽默: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当中,意识到矛盾需要解决,但不能理解或接受他人的观点,且勉强与他人合作的人,将其理解为具有负面意义;意识不到矛盾需要解决,也没有合作行为的人,意识不到幽默;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接受冲突.并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分析探讨了一名4岁前无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的“狼孩”孤儿,在四岁时进入当地寄养家庭后的发展变化及其背后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机制。以研究对象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作文为文本分析材料,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出发,以研究对象与身边重要他人的关系、研究对象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作为文本分析的两个整体单元,深入剖析了“教师世家”文化背景下的寄养家庭在文化熏陶、教养风格、具体教学方法、价值观建构等方面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身份认同值得关注。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构建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新)身份的期待。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之前或在刚进城的短暂时期,对新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是模糊的,整体的,盲目的。他们的乡土认同在减弱,新的身份认同成为理想,他们都想有所突破。大多数人在进城之前的心情是兴奋的,激动的,充满了期待的。第二阶段:(旧)身份觉察。因为新的环境更能
自我评价即将自我作为认识对象进行评价。有关自我评价的最初研究一般认为人类具有普遍地对自己进行积极评价的需要和动机。跨文化研究兴起后,积极自我评价的泛文化性受到质疑,成为广泛争论的焦点。在自我评价这把概念伞下,研究者在大量研究中开发出多个相似却不同的概念,如自尊、自我价值、自我效能感、自我增强、自谦等。本文从这些相关概念的研究入手,对积极自我评价泛文化性的历史发展梳理后,质疑了“积极自我评价是否具有
在对人知觉理论中,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是近年来影响较大的一个理论。该模型提出热情和能力是评价认知目标的两个基本维度。这两个维度一般是互相排斥的,即被知觉为高能力的人或群体,通常被知觉为热情度不高;被知觉为高热情的人或群体,通常被知觉为能力不高,双高或双低的情况比较少见。虽然刻板印象内容模型自提出以来得到诸多跨文化样本经验研究的验证,但本文提出以往研究只能说明在非北美样本中确实有可能存在热情与能力两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