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性及其长期效果-以偏远地区原住民族老人所遭遇的多重不利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9010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人,特别是原住民老人属于多重不利的一群。造成此多重的不力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结构性因素,是因为制度的不公平性将原住民老人排除于其他族群所拥有的经济机会、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服务之外,使得其无法具有和其他人同样的发展机会,此即是社会排除。近年来更有学者将时间的元素加入此多重不利的考虑,提出由于原住民之前所享有的教育资源较差,使得其无法拥有和其他族群同样的竞争性。许多原住民学生国中中辍学去当学徒,且有大部分的学生是进到专科学校就读,而非大学就读,使得其平均教育水平远低于其他族群。此等教育的局限不仅限制其在成年期可能拥有的职业生涯,也会进一步影响其在老年期退休福利的拥有。更甚的是此等教育局限,使得让其在成年期只能从事劳力密集的工作、农事工或是短雇工,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也造成其在晚年时对经济、医疗和社会福利有较高的依赖。政府虽然早就注意到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且提供多项措施企图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但效果不彰,迄今仍未有效地改善偏远地区原住民生的教育水平,作者认为其实原住民的问题不仅是在教育,还在于其过去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剥削。政府如果真的想要解决原住民的问题,就必须具有整体发展的考虑,特别是永续发展。以原住民族委员会在2010年所公布的2010年原住民经济状况调查以及2009年花莲县老人生活状况与福利需求调查报告的实证数据说明以上论述,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其他文献
目前,新疆南北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本研究通过比较新疆南疆地区和北疆地区在2006~2010年间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从平均值、极差、极差率、变异系数四个指标来分析地区间的差异情况,发现近年来南北疆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的差异集中在义务教育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上。一方面南疆地区整体的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还落后于北疆地区;另一方面北疆地区地州市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较南疆突出。
本文旨在了解幼儿园进阶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及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早期教学实践的看法。透过对北京市某学区7名公立幼儿园进阶教师的深度访谈,从教师的视角去了解这种信念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分析阻碍教师实现自己教育信念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一、幼儿园进阶教师信念现况:分为职业认同及信念来源两方面。二、幼儿园进阶教师信念之内涵:包括儿童观、教育观、课程与教学观三方面。三、影响幼儿园进阶教师把信念付诸实
公民是基于权利的义务自觉承担者,其身份的核心要素乃在于权利与义务。任何要素的缺失都必然损害公民身份的完整性。在信息即现实的媒介时代,公民的权利表达由于建立在被操控的媒介信息基础之上,其权利同样不可避免地沦为了被媒介操控对象。与此同时,现代媒介通过操纵各种符号,营造出指向个体欲望的诱人的“丰裕社会”,从而将个体从对他者和社会的义务承诺中拉回自身。这就使得媒介时代的个体由于过度专注于自我欲望的满足和身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M镇中学初中生学业成就低下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初中生因将其学业成就低下归因为能力低下、努力不够而产生的学业习得性无助,是导致其学业成就低下的主要原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导致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业成就低下的重要原因。笔者根据原因分析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建议,希望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供启示。
本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量表,对延边州龙井市北安小学5,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朝鲜族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与一般儿童在学习适应性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问卷共发放1 60份、回收1 58份;留守儿童60名、一般儿童98名)。研究的假设有: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随被留守时间不同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本文首次运用泰尔系数对我国高等教育自1978年以来,在各行政区之间,和四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别进行断面分析和历史发展描述,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高等教育在行政区之间的差别,使用京津沪,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四大区域的划分方法要优于六大区域的划分方法;(2)从1978年以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无论相对于人口,还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差距逐渐变小,但是相对于人口的均衡程度要优于相对于
本研究透过访谈台湾部分地区教育行政人员、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初步探究探讨以「故事」素材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议题。本研究访问相关人员并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故事素材之分析,藉以了解多元文化故事教学的现况与可再精进之处,希冀能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学生的公平与尊重之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感受到明显的城乡文化差异,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边缘人心理,即个体在不同文化族群间往来时所形成的文化心理冲突。尤其是成长于乡野环境而在城市高中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我是谁”这一寻根问题上迷失了方向。研究选取了广东省范围内城市高中的乡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了他们在感官认知、生活体验和价值观念转变等方面的资料,从而为指导乡镇学生自我观评和调节提供参考建议。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学前儿童,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掌握民汉两种语言。本研究通过对当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中幼二园课程的现实状态的分析,采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民族文化,建立文化多元的概念,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发展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学前双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本研究提倡体现民族文化、中外文化、城乡文化、关系文化的融合。提出新疆学前双语课程资源来源的地方性、课程内容的丰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泡沫期以来,伴随日本政治、经济等的急剧变化,学校教育的制度性疲倦也日益严峻。因此,伴随着对整齐划一教育体制的批判,如何恢复已有公共教育体制的正统性,即提高基础教育的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曰本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分权视野下的立足于所在地区和学校等的来各自治体层面独自的教育改革得以推进。这其中,犬山市的以自律性为前提的民主发展模式、土佐市的共同参加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