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汉族人群缝隙连接蛋白Cx50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冠心病的关联性分析

来源 :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l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x50基因内含子区-301G/T(rs1495960)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在湖北省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正常人和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方法对湖北地区208名健康汉族人和49名冠心病患者的Cx5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析。 结果:上述多态性位点在冠心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具有中等多态信息量。 结论:rs1495960 SNP的变异与冠心病人群无相关性;但该位点与其它SNP构成单倍型联用可作为一个理想的遗传标记。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IUD的使用占已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的45%以上,仍呈上升趋势,是使用最普遍的避孕方法。近年来,如何降低IUD引起的出血、疼痛等副反应,如何降低脱落率及提高其避孕效果,选择一种安全的放置技术已成为广大妇女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共同要求。本文采用阴式B超实时监测下,对育龄妇女放置IUD的全过程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IUD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使用IUD避孕总人数的80%。月经异常是放置IUD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置环后半年内,尤以前3月多见。本文观察了中药宫血宁胶囊预防和治疗放置IUD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放置LNG-IUS进行观察,以评估其用于控制该病症相关疼痛和防治复发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放置LNC-IUS前后月经以及实验室有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避孕效果良好、安全、使用简便、经济可逆的长效避孕方法。根据2005年资料统计,我国使用IUD的妇女约占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的43%,因此,应用IUD的避孕效果、使用性能和远期安全性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元宫药铜220型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宫药铜220型IUD以不锈钢丝螺旋管为载体、内置纯铜丝、加载消炎痛,具有脱落率低、副反应小、避孕有效率高、安全性能好、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体,包括肥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水平增高/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T2DM)、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高血压以及脂肪肝等众多组成部分。MS很好地描述了多种代谢因素成簇出现的临床现象,可有效识别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从而预防严重疾病的发展。本文对MS发病机理
基因组扫描技术是分子遗传学领域中寻找疾病相关新基因的有效手段,属于反向遗传学的范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微卫星技术地发展,几种改良的基因组扫描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在寻找疾病相关新基因方面显示了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受到分子遗传学家们愈来愈多的关注。随着基因组扫描技术的进展和完善,不仅在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中发挥巨大的优势,而且在多基因遗传病和人类进化研究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前B细胞增强因子/内脏脂肪素的克隆和鉴定、结构和功能、代谢和调节因素,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临床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实验室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被认为是临床上估计冠心病(CHD)风险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临床上血清(浆)LDL-C测定既往多采用化学沉淀法和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近10年来LDL-C直接测定法的推出,大大提高了该项指标的检测准确性,但所用试剂昂贵,且需要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对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疾病,目前是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针对AMI病因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过。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家族史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近年来人类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科学家在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中对AMI的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了一系列的AMI易感基因及相关SNP多态性。
心脑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其死亡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根本措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复杂,目前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也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脂蛋白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机理和遗传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产生以及相关治疗作用等,对动脉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