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研究

来源 :江西省图书馆学会201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phe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文化领域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彰显了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文化系统建设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针对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系统化、制度化地分配公共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然而,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行的过程中却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城市及农村之间的差异、各个社会收入水平造成的差距.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现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治方面讲,长期以来国家战略发斜发展的不平衡;从经济方面讲,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从制度层面来讲,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不尽完善,无法满足市场及民众的需求.要解决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必须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从实际出发,从制度层面入手,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针对语文教学中《长亭送别》这篇文章,应当思考的就应该是《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是否完整地展现了《西厢记》的文学成就。对于文中的很多曲调来说,所谓的“渲染”即各种艺术手法的使用,其意义应该并不在于使语句中的复杂情感更加回环往复、更加让人品味不尽,而是在于通过环境的营造、语辞的修饰而让听众或者读者更加容易明白曲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说,使显而易见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浓墨重彩。
本人对《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进行四次备课,现将这个过程作一整理,以便进一步学习、反思,探寻出优化教材、实施高效教学之路,认为古典散文当作散文来教,以读懂作者为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文本的文体特征,先从进入教材的角度确定文本属于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中哪一类,从语文学科新课程论角度来审视苏版专题主题情境编排体系。对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要适合学情的需求。
本文以高中语文课程中《胡同文化》这一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介绍,课堂上学生一般会从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鉴赏,即兴的回答也不太可能全面到位,教师可以稍加点拨,但不一定非得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理解的程度,只要能感受到两段文字的高下之别即可,同学们完全有可能去培养一种接近自然的文风,只要记得写作时不要做作,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深,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不要没话找话,
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课程中《送考》一课教学实践的总结,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和情节结构,并初步领会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描写手法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重点让学生比较阅读文中老师宣布录取结果这一节内容,因为这里既集中运用了语言、神态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还深刻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及文章的主题思想,最具解剖价值。先通过比较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送考》一文通过这样一种非常
《蜡烛》一文被安排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正是初中六册书中唯一一个涉及新闻的单元.单元目标的落脚点也就是在新闻、小说等记叙性文章的教学上.作为一篇战地通讯,它既与新闻有着相似性,又与小说有着共通性,因而这篇自读课文有值得好好推敲琢磨之处.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深入地走进文本,然后结合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将教师的解读来引导学生的解读,以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内化.教师解读的结果就像一块璞玉,首先教师
对于鲁迅的散文《风筝》,许多教师都觉得是关乎亲情,关乎鲁迅对自己的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好品性.从学生的情况来看,通过调查访谈学生对《风筝》的初读感受,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种意义阐释多元,而又在语言上非常隐晦深奥的文本,很难透过散文的“物质元素”收获“精神发现”,本课对《风筝》的解读,致力于扎扎实实细读文本,通过理解饱含深意的字词真实还原作者在特定时空下的特定情感状态和深沉的内心思考。并力图摆脱教参思
本文以南昌市西湖区成功做法为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方式,概括起来,就是全力实施"138"工程,即建好"一个平台",抓好"三大机制",用好"八大在线".“社区文化在线”项目的核心就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为此,南昌市西湖区立足网站开发、功能设置和基地建设,全力搭建“社区文化在线”项目信息化平台。高度重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社区文化在
渝水区图书馆为推广全面阅读,让读者从阅读中增长见闻,在阅读中结交朋友,交流阅读心得,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成立了“魁星阁”读书会。为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激发渝水区民众来馆读书看书的积极性,我馆启动了渝水区图书馆“图书漂流”。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平台向各界群众漂流旧的馆藏下架书籍。通过读书爱好者的手将图书阅读服务延伸至区、乡、镇、村,将图书送到基层群众手中。主动推荐阅读的方式,
近年来,移动图书馆作为高频词汇,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数字工具,可以服务于学校的各个领域.学生党建教育,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高校图书馆的关注.图书馆应该将学生的党建教育作为图书馆的常态服务,真正担负起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使命.基于此,利用移动图书馆的优势,特点,通过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探讨了一种基于移动图书馆的学生党建教育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高校生利用数字资源的情况,分析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生利用信息方面的差异.从信息素质角度出发分析高校生利用数字资源的影响因素,找出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