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响应的物理模型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的几个物理模型。赫兹颗粒接触模型是具有多尺度和滞后特性的经典模型,它预测了岩石中强烈的非线性。软的粘结系统几乎决定了岩石的力学性质,粘结系统中的流体对非线性响应的贡献特别显著。但是,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粘结系统和和孔隙流体究竟是如何影响非线性响应的。GL模型是一个基于金属位错的物理模型,这是滞后动力行为方面一个开拓性的微观模型。PM模型是一个基于岩石细观尺度的唯象模型,它对理解岩石滞后非线性的机制和尺度是很重要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二氧化钛基质中引入碳材料制备选择性吸收涂层,通过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薄膜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薄膜结构随热处理工艺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薄膜从多晶态向非晶态转变,碳含量为60wt%的涂层经过500 度处理1 小时后的薄膜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光谱分析表明该选择性涂层的吸收率可达0.86,发射率可低至0.2。
“零碳”建筑,就是要实现建筑运行过程中对化石能源的零能耗。其基本途径,就是尽量降低建筑运行中对能源的总需求。同时, 通过建筑自身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在内蒙古香岛生态农庄,扬州集福新能源公司以自身的“8新零碳”建筑体系,建设了面积为448平米的“零碳”示范屋。有效地兼顾了建筑的零碳性能和建筑的美观和宜居要求。本文从设计、建造和运行三方面分析此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实施教训。
建立了重力式挡土墙倾覆、基底滑移、地基承载力、墙体自身强度等几个失效的可靠度分析模型,采用逐步等效平面法计算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假定设计参数为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利用MATLAB软件的库函数normrnd实现随机样本的抽取。选择作者参与加固改造一个策略式挡土墙的实际工程作为算例,对挡土墙改建后的几个失效模式及结构体系的可靠度进行分析,并与作者所做的其它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表明,两种方法的
提出了上海地区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参数估算静压桩沉桩阻力的经验公式。该公式简便易行,各参数明确,一般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都可使用,对桩型选择,判断静压桩沉桩可行性和合理选择压桩机械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粘土与混凝土板接触面大型单剪试验和直剪试验,得到应力应变(位移)曲线以及抗剪强度曲线。两种试验的过程中都存在接触面积减小、应力不均匀以及土样实际位移小于所测位移的现象;单剪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型,直剪试验应力位移曲线呈略微软化型;单剪试验的凝聚力大于直剪试验的凝聚力,单剪试验的摩擦角小于直剪试验的摩擦角;作用于结构面上的法向土压力较小时,接触面的破坏发生在土与结构的交界面上,法向土压力较
为了防止井壁突然性的破坏造成的重大损失,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千米深立井井壁结构进行了监测,经过一个完整周期的监测,得到了井筒表土段和基岩段的温度和应变变化规律,6至10月间由温度引起的温度应变达到最大,井筒更容易在夏季发生破裂灾害;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大淋水条件下的深井井壁结构监测中的应用,为井壁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对复杂地层条件下井壁长期监测技术革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
采用715m埋深的矿井巷道揭露的煤系地层和正断层构成的岩体作为试验研究对象,由巷道和其侧帮水平钻孔构成相互垂直的二条电法观测线,在断层下盘进行带压注水,采用网络并行电法仪,实时观测二条测线上岩体的自然电场与人工激励电场参数。试验中自然电位随着岩体内注入水体逼近电极而上升,停止注水而下降,自然电位曲线的升降指示了岩体内水体渗流的波动规律;激励电流的升降与出水点位置密切相关,距离出水点越近,激励电流上
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土工三轴试验土样表面变形测量,增设一组平面镜,用一台摄像机实现圆柱体土样360度全表面的变形测量,可以得到每一时刻的表面变形场和应变场。采用亚像素角点识别、单元节点平均、畸变修正和物距测量误差修正等措施保证测量精度。为保证照明环境的稳定性,变外部高流明的平面灯源为压力室内部LED冷光源,并将相机置于密闭柔性遮光罩内。分析了该测量系统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镜头畸变、投影误
现有强度折减法用于边坡分析时,通常仅折减强度参数,对变形参数不折减,采用的是理想弹塑性模型,其计算的安全系数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方法基本一致,获得的主要是边坡的安全系数,但其计算时未能真实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很难得出接近实际的变形场。本文基于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可以获得更符合实际的变形场,针对目前滑动面搜索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分析边坡的变形场和应力特点,滑动面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如何直接通
本文运用WF12440扭剪仪对小应变εd时黄土层下覆强风化岩的动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系列研究,分析了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小应变εd情况下,风化岩体的动应力与动应变关系为非线性弹性关系,基本符合双曲线型模型;在相同应变范围内,泥岩阻尼比大于红砂岩的阻尼比;在相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的初始动弹模大于泥岩初始动弹模。通过研究为厚覆盖层黄土场地及其下覆强风化岩层、隧道、高边坡动力反应分析和地震后土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