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异化金属还原菌构建生物燃料电池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的一些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基质传递电子给石墨电极的方式进行无氧呼吸,利用具有这类微生物构建生物燃料电池,对电池产电情况、产电原理进行初步考察。初步实验表明,以Rhodoferax ferrireducens为产电微生物,在外阻510Ω条件下,以葡萄糖为燃料,常温下产生的电流密度达158mA/m2(电压为0.46V,电极表面积为57cm2),且循环性能良好。通过SEM观察发现有大量微生物吸附在石墨电极上,用Bradford法对运行20天后电池的细胞量进行定量,测得悬浮细胞蛋白浓度为140mg/L,吸附在电极上的生物量为1180mg/m2。更换燃料为其它糖,发现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糖进行产电,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以硬脂精为载体材料,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包载布洛芬的固体脂微颗粒(Solid lipid microparticles,SLM)。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载药体系的稳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VA 和卵磷脂/牛胆盐是制备硬脂精SLM 较好的稳定剂,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稳定剂的稳定作用和机理。在以卵磷脂/牛胆盐为稳定剂的体系中,采用较低浓度的盐溶液替代蒸馏水制备SLM 可增强体系的稳定性,而盐的浓度过高会加剧颗粒
试验分别从新汶矿区采集的土样、尾矿水、矿井水中共分离筛选出溶煤效果比较好的7 种菌种。采用上述优选菌种,在沙保劳麦芽糖培养基和改性的CZAPECK DOX-medium 培养基上分别对不同氧化程度的煤进行溶煤试验。结果表明煤的微生物溶解程度主要取决于培养基的氮含量和煤的氧化程度,煤中氧含量高有利于煤的微生物溶解。试验考察培养基的组成对溶煤的影响,同时将筛选的溶煤菌种进行紫外诱变,结果表明菌种诱变后
本研究以市售大豆粉、玉米粉、小麦粉、绿豆等为提取植物酯酶酶源,优化了提取缓冲液和条件,并对检测pH 值、反应和显色时间、反应温度、样品提取缓冲液等条件作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筛选酶源中,大豆提取的粗酶酶活最高,提取条件为:以0.1mol·L-1pH6.2 的磷酸缓冲液为提取剂,按固液比1:5(W/V)在40℃搅拌20min,过滤。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0.1mol·L-1 pH6
铅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开发灵敏高效的Pb2+检测方法十分重要。由于脱氧核酶依赖于金属离子的活性可以很便利的通过相结合的生物方法得到,因而脱氧核酶应用于设计金属离子检测的传感器是很有吸引力的。以“8-17”脱氧核酶为基础,合成了一种纳米金与脱氧核酶的聚集体并考察了聚集体的性质,在Pb2+存在下聚集体会发生蓝色到红色的颜色转变,进行了Zn2+、Ca2+和Mg2+的检测,表明此种脱氧核酶聚集体对Pb2+有
本文利用D-二苯甲酰酒石酸(D-DBTA)和二-(2-已基己基)磷酸(D2EHPA)作为萃取剂,正辛醇为稀释剂,研究了色氨酸对映体在上述手性环境中的萃取分配行为。分别考察了色氨酸对映体、D-DBTA、D2EHPA 初始浓度对色氨酸对映体在水-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了该手性溶剂萃取过程中可能的协同萃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DBTA 和D2EHPA 的协同萃取作用,可以实现色
本文讨论了气相双动固态发酵反应器排气孔与排气速度的关系及其对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我们设计了2L 的固态发酵分反应罐以研究上述问题。实验表明:当反应器压力在0.2MP 时,排气孔的直径和排气时间关系模拟为y=0.56692x4-4.2454x3 +9.9703x2-9.0295x+3.6668;当排气口的口径为0.2cm 时,罐压和泄压时间关系模拟为y=-303.7037x3+190.158
槲皮素苷比槲皮素易被机体所利用,也更易被醇水等极性溶剂提取。为了从槲皮素高效的制备槲皮素苷,本文利用Penicillium decumbens葡萄糖苷酶研究转苷反应的特点,探讨了温度、pH、溶剂量、底物种类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并对槲皮素的转苷产物用TLC、MS 方法进行了初步鉴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糖基供体麦芽糖,温度50℃、pH6、乙醇浓度60%条件时转苷效果为最佳,通过TLC/MS方法证实了转苷产
本文对亚麻清洁生产过程第一阶段—沤麻这一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浴比、PH值及COD 动态进行了研究,并且在传统沤麻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生物酶,得出加酶沤麻比传统工艺要优越,并对加酶的最佳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在本研究中,通过在新疆不同生态盐碱环境中共采集植物根围土样48 份,在NA 培养基上,采用稀释平板法对采集的土样进行分离,共获得263 株根围细菌,将棉种经微生物处理后在盐胁迫进行砂培发芽试验,初步筛选出15 株菌对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有一定的耐受性且棉花的发芽和胚根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重复3 次的发芽试验,发现在0.5﹪的NaCl 胁迫下,发现15-4 号菌株有一定的促生性,使发芽率提高了4﹪
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2 株氯氰菊酯降解菌,其中G201 和G203 降解活性较高且稳定性较好,选择这两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降解率及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 株菌在中性培养液中降解率达到最大;当氯氰菊酯的浓度不超过200 mg/L 时降解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外加少量碳、氮源如淀粉、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淀粉可以显著提高菌株的降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