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前检查的介入技术

来源 :第四届中国东部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肛瘘手术必须遵循的治疗原则就是选择疗效最好损伤最小的术式。随着对肛瘘原发灶的病理学的认识,保存肛门生理功能的手术方式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探索出一种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却非常实用。外科医生只需沿留置的导丝进行手术操作,必要时结合造影,能较清楚地了解瘘道的走向、部位、形态.为手术操作.高位瘘道部分引流治疗提供形态依据.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复发率低。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其他文献
房颤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50岁以上人群中,每增加十岁,发病率增加一倍,死亡率和中风的危险性分别是窦性心律人群的2倍和6倍.本研究对210例房颤住院患者的治疗及转归进行了总结.
目的:进一步明确老年人原因不明的阵发性房颤(P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PAF)的原因.方法:对38例老年人原因不明的PAF行食道心房调搏(TEAP)检查.结果:其中4例行TEAP检查过程中诱发AF而放弃,其余34例行TEAP检查结果发现,16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8例为窦房结功能低下(SND),6例为隐匿性旁道(CBT),4例无异常发现.结论:对老年人原因不明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拟诊冠心病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24例有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的心律失常(A组),18例为无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的心律失常(B组).结果:A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87.5%,B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16.6%,两组比较,P<0.001,而绝经期后12例中8例冠状动脉有病变.结论:绝经期心律失常患者有胸痛和ST
目的:探索不停跳心外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应用和初步疗效.方法:从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共对20例合并房颤的心脏手术患者在术中进行了不停跳心外膜房颤消融.将FLEX10微波探头完整包绕肺静脉入口,采用AFx微波发生器,微波能量65Ws,90秒,进行连续性心外膜消融.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前后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或24hHolter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均成功进行了微波消融,无手术死
目的:初步探讨胺碘酮在老年心房纤颤治疗中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测量了48例用胺碘酮转复与维持治疗老年房颤患者的QT间期与QT离散度,并与21例阵发性房颤和4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阵发性房颤组与健康组QT间期和QT离散度无差异(QT:405±44vs397±30,QTc:448±47vs424±26,QTD:29±17vs27±16,QTcD:28±19vs26±18,P>0.05),但与前两
目的:研究M2受体和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IK.ACh)在犬肺静脉和心房的分布情况,探讨在房颤的诱发中肺静脉和迷走神经的关系.方法:用组织块酶解法分离犬肺静脉左心耳和左心房的单个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法观察IK,ACh在上述部位的离子流密度.并用Westernblot检测M2受体在肺静脉1左心耳和左心房的表达情况.结果:IKACh在这三个部位都表现出强的内向整流性,在超极化有逐渐升高的内向电流,而在
布加氏综合征是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狭窄阻塞性病变,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其临床治疗方法已基本由微创介入穿通术、球囊扩张、内支架植入等代替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其疗效令人鼓舞。我国是世界上布加氏综合征高发国家之一,检索近10多年的文献报告,其介入治疗病例超过2000多例,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本文介绍在200多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处理一些疑难问题的体会。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35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介入治疗术中、术后7天、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心律失常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在术中新出现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3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5例,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2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房室传导阻滞14例,其中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Ⅲ度房室传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时不同类型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方法以及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在X线透视引导下介入治疗33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年龄3-64岁(9.62±3.56岁)。所用封堵器由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37例患者中有膜部室缺306例,嵴内型室缺26例,肌部室缺5例,为评价封堵效果,封堵后再次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室造影,出院前以及术后1、6和12个月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发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治疗原则,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全组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3~18(11.6±5.2)岁。经胸超声(TTE)或食道超声(TEE)检查确诊为多发房间隔缺损。均在X线和TTE/TEE监测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术后复查TTE/TEE、心电图(ECG)及X线平片以评价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28例为2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