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颅神经病25例临床分析

来源 :2007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_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类型之一,国内尚无详尽统计,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0.4%-5.0%。其发生机制目前不清楚,有关学说众多,可能是多种因子作用的结果。近年的研究大致倾向于以下几种学说:微血管病变学说,代谢和生化异常学说,维生素缺乏学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也在深入进行。本文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例临床确诊糖尿病性颅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24小时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1)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Co)明显下降(P<0.01);脑血管阻力(R)、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颈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P300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对患者卒中的复发进行登记.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无围手术期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支架置入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4±15)%,支架置入以后颈动脉狭窄率为(4.5±6.0)%,明显缩小;支架置入前患
目的:总结应用球囊remodeling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优点、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球囊Remoldeling技术辅助水解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91.7%)例顺利完成。其中10例(90.9%)宽颈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9.1%)闭塞95%以上,1例瘤颈过宽未成功栓塞,择期开颅
目的:调查接受头颅MRI和MRA检查者的基底动脉偏离、弯曲情况。方法:按时间顺序提取于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核磁共振室同时进行头颅MRI和MRA检查的623人的影像资料,597人为患者,26人为健康体检者.参照Giang等的分类标准按4个等级统计基底动脉偏离、弯曲情况。结果:597例患者中,基底动脉0度偏离弯曲158例,1度289例,2度135例,3度15例。在26名正常体检者中,基
目的:为脑出血患者复查CT的时间上找出一个合适的系数,以便指导临床.方法:分别计算出患者脑出血后第1、7、14、21、28天CT上的出血量,分别取其相邻2、3、4、5次差值,然后计算出平均差值,作为系数.结果:不同部位脑出血血肿吸收系数不同,额叶出血0.80ml/d,基底节出血0.60ml/d,颞叶出血0.65ml/d,顶叶出血0.73ml/d,枕叶出血0.78ml/d,小脑出血0.73ml/d.
目的:对重度颈动脉狭窄进行干预治疗,并且长期随访,探讨对其所致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最佳方案。方法:101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分为2组,支架组与药物组;前者40例患者接受了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者61例患者仅仅接受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长期随访每位患者,每3-6个月随访一次,观察卒中(TIA、再发脑梗死、脑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所致重度残疾、死亡情况。结果:发病30天内,支架组死亡2例,1例死于脑
目的:研究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制备TaqMan探针进行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ICAM-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缺血侧脑组织ICAM-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0.01),其中麝香冰片组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麝香配伍冰
本例患者无特殊既往史,此次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有如下特点:延髓下段及上部颈髓血供均来自于椎动脉。从MRI分析,该患者脊髓前、后动脉、椎动脉延髓支支配区均有累及,但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存在临床表现轻而影像学相对严重的现象。椎动脉损伤是否能引起颈髓损伤,目前尚无定论。该例患者椎动脉闭塞致高位颈髓缺血性损害,证实推动脉损伤确实能引起颈髓病变;也提示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遇到颈髓病变,鉴别诊
本组两例病人在DSA检查之前均因高颅压及神经系统症状,结合头颅MR结果考虑静脉窦血栓形成,但对症治疗无效、故在工作中疑为静脉窦血栓形成,应认真查体;病因分析时应考虑到动静脉瘘的可能性;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治疗。
从"火热致中"传统理论着眼,通过对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CAS)的临床观察,发现火热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病机与常见证候.将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火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葛根芩连汤加减方.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的改善率、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应用清热泻火法干预CAS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这恰恰应对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思想。同时提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