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来源 :2007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4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24小时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 结果:(1)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Co)明显下降(P<0.01);脑血管阻力(R)、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都增高(P<0.01)。病灶侧与病灶对侧比较,除Zc、C与WV外,上述各项指标亦有统计学差异,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2)TIA组的全血粘度、血桨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 结论: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可有脑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液粘度增高,脑血液动力学障碍是TIA发病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就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科对设备购前论证、购入设备的性能验收、设备资料的入档管理、设备使用的效益管理、维护维修、计量管理等进行了介绍。
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和其周围的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固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结构的组成细胞、组织特异性的间叶细胞及它们的表达产物、代谢物质等成分构成,是肿瘤发生、生长的局部环境,除肿瘤细胞以外的所有成分统称为肿瘤间质。肿瘤不仅仅是一群转化的细胞,而是由序贯作用的环境压力驱动的遗传不均一的细胞群,“癌症是一种微环境和免疫疾病”。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与间质间存在不同层面、不同环节的贯穿始终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探索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8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24例。持续监测MAP、HR、SPO2和PETC0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达12mmHg)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血糖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TEP)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科47例TEP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人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1例中转手术,全部病人随访至今无复发.手术时间19~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50min.术后无需镇痛,住院时间4~7d,平均4.5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腹股沟区疼痛.[结论]正确建立腹膜外间隙和Trocar置入;熟
目的:介绍吻合管环扎吻合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2月-2006年7月,9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吻合管环扎吻合术的经验.结果:全组手术平均耗时170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3d;所有标本远近切缘无癌残留.术后肛诊吻合口愈合良好,肛门括约功能存在,患者早期即有排便感觉,但控便能力较差,经肛门功能锻炼后,控便能力恢复,排便3~5次/d,且对气体或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外科平面的解剖定位。方法:在8具福尔马林固定标本上进行胃周系膜层次分布的大体解剖观察;在6具新鲜标本上模拟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分析胃脾韧带、胰腺前后筋膜、胰十二指肠前筋膜和腹后壁融合筋膜在腹腔镜下的解剖特点及相互联系。结果: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大部分操作均位于系膜间隙内;位于胃、脾、胰腺、横结肠之间相互延续的系膜间隙能够对腔镜下分离操作方向进行引导和定
本文回顾分析2002年8月-2004年2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青年卒中患者,探讨临床特点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尤其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分及P300的变化。结果:52例患者进行了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水平段24例,椎动脉28例。治疗前责任病变血管的狭窄率为(78±10)%,治疗后的狭窄率为(7±5)%。在治疗后随
目的:介绍个体体化理念在脑出血微创术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中的应用。方法:从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管理三个阶段来阐述微创术的个体体化理念.通过分析病因,血肿性质,结合病人年龄,基础疾病,血压的控制,有无继续出血或再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穿刺定位等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强调限位器的应用和首次抽吸量的谨慎把握;术后注意血肿液化剂的酌情应用,配合以自由基清除剂的治疗,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结果:脑出血微创颅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的意外损伤时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介绍4例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或是颅底大动脉的意外损伤时分别采用电凝、部分夹闭和阻断联合搭桥术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损伤经永久阻断后联合颅外-颅内架桥术者死于术后早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经电凝处理和2例经适形动脉瘤夹行漏口封闭者预后良好(术中均使用临时阻断),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