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机动车运行特征与NOx 减排策略研究

来源 :第十八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79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NOx 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1],并成为我国“十二五”减排的重要污染物之一.数据显示,2009 年,全国机动车NOx 排放量为583.3 万吨[2],约占全国NOx 总排放量的24.3%.截止2010 年底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25.35 万辆,其中汽油车占86.76%,柴油车占13.24%,乘用车、出租车、公交车、轻型货车和重型货车占保有量的比例分别为85.9%、0.81%、0.65%、6.69%和5.92%.
其他文献
在20 世纪50 年代初,人们就认识到空气中碳氢化合物对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同碳氢化合物对光化学污染的贡献不同,为此提出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的概念.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刺激性、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能够与大气中的OH,H2O 等发生复杂
根据乌鲁木齐市近十年(2000-2009)酸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了主要控制指标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湿沉降污染严重,除氮湿沉降量值为1.06 g.m-2,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外;硫湿沉降量值为3.21 g.m-2、钙湿沉降量值为3.22g.m-2,均高于其他省市.硫湿沉降量主要源于本地SO2 的排放、近年来又有加重的态势,而氮沉降量对湿沉降的贡献作用有增强趋势,同时钙湿沉降量的降低有可
本文根据2008 环境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产业积聚地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预报及评估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区域与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的现状,提出了实施区域污染即空气质量预报的思路、网络框架、技术路线及方法和组织机制,提出了在能够反映区域污染排放特征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数值模式系统与规范化的统计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中心的设想.提出充分利用项目成果,以沈
利用乌鲁木齐市2005-2010年硫酸盐化速率浓度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硫酸盐化速率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硫酸盐华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分析得出影响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与近几年乌鲁木齐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密切关系.
甲醛(CH2O)是大气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微量成分,它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料排放,以及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产物,因此,它既是一次污染物,又是二次污染物.一般而言,大气中甲醛的浓度在几十个ppt 到几十ppb 之间,但在污染的大城市,由于机动车排放和光化学反应的对大气中甲醛的存在都有相当的贡献,因此城市大气中的甲醛浓度相对较高.由于甲醛在研究大气光学烟雾,机动车污染排放,以及臭氧的产生与清除过程都具有重
会议
为掌握我国大气污染的三维区域性污染特征、大气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及跨界输送规律,本创新基地自2000 年以来先后在中国东部沿海、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京津冀及渤海-黄海地区进行了9 次近500 小时的航空测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低空一次污染物(SO2、NOX 和CO)、二次污染物(臭氧、硫酸盐、硝酸盐及氨盐)及颗粒物污染严重,呈现出煤烟型及光化学烟雾型复合污染特征.中低空PM2.5/ P
含碳气溶胶包括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在不同地域尺度上对人体健康、能见度与灰霾、大气棕色云、辐射平衡与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因而已成为大气环境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热点.不过目前对含碳气溶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特别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模拟值和观测值还有数量级的差别.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SOA 的生成机制远未摸清,另一方面是作为SOA 建模和验证的基础数据,碳质组分的观测值还有
烯烃是对流层大气中最活泼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导致臭氧的生成,生成的臭氧又与烯烃快速反应生成了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剂OH 自由基,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臭氧与烯烃反应可贡献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城市化作为世界性现象,一方面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能源资源和社会环境等问题,如高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能源资源供应紧张,会影响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人群的健康安全,从而进一步制约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
苯为人类致癌物,具有血液毒性,高浓度职业性苯暴露会导致人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但是对于低浓度的苯暴露与血细胞计数的关系还没有定论.基于此,本文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三大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90 年1 月-2011年8 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低浓度职业性苯暴露与人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关系的流行病学文献,按照一定的标准筛选、排除,选取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