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博物馆藏品活起来的探索--以醴陵市为例

来源 :湖南省博物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r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级博物馆的藏品一般都是“藏”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受开放条件的制约,但向公众开放并让藏品活起来,是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的大势所趋.2016年醴陵入选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后,醴陵文博单位撑起了旅游景点的半壁江山.本文试图探索文物与旅游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的新路子,希望在摸索中前行,更期待在国家政策和激励机制指引下,进一步做好“活”字文章.
其他文献
城市博物馆与社区文化建设有共通之处,又各成体系.通过换位思考,会发现城市博物馆的实体建筑与社区文化建筑是包含关系.社区文化宣传展示是城市博物馆业务建设内容的一部分.社区文化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新,城市博物馆是在保护、收藏的基础上,不断传承、引导社区文化建设.
城市博物馆是每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它立足于一定的社区,也为城市的所有社区居民进行文化宣传和教育;城市里数千个社区,设置数千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场所,最为密切的为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这二者的错位设置,从点到面,相辅成璧,共同推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各馆都在积极征集文物,扩充馆藏,都会面临如何收集文物的问题,而李仙根遗函中涉及的文物收藏及其在收藏文物过程中所悟出的收藏原则,仍值得我们借鉴.
2016年,唐山博物馆共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0次,把皮影、年画、扎染等带进课堂.值得一提的是,与往年相比,2016年的活动范围更广,走出了唐山,走进了北京、天津、秦皇岛,给三地的学生送去了一场场关于唐山皮影的精彩的文化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
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既是实践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体现,也是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还是新时期博物馆履行自身社会责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行动.
自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的事业呈现出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本文立足于如何从举办原创性陈列、有地域性特色的陈列、让观众看得懂的陈列入手,阐述陈列内容内涵化、陈列语言形象化、陈列形式社会化、重要节点故事化、观众互动生活化、讲解服务群众化的陈列思维理念,在当今形成了以公立博物馆为主体、以专题博物馆为辅助、以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格局情况下,努力把博物馆打造成观众在行走中接受教育,在品味中寻找记忆,在交
今天的论坛有来自于高校的教授,也有来自于教育局和学校的实践管理者,另外还有企业界的探索者。对于TALIS这个短板怎么补的问题,大家已经提出了思路。学者加强研究,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教学实践,实践的管理者应该采用教学合一的思想,把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整合在一起,而不是把培训变成老师的负担。这样,全社会一起利用技术来提高教学生产力,工作即是学习,学习项目即是应用于工作。
五年以前虹口区成为教育部“数字化环境和学习方式变革”俗称“电子书包”项目的整体试点区.走到今天,我们又成为上海市“数字教材”项目的整体实验区.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自己被摆到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常态化、大规模、主阵地的工作环境里面.这样一个工作环境,既给了我们动力,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我们在想怎么样突出重围,我们设计了很多的小项目、小的工作机制,力图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
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主题是“教师自我打开的新方式”.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打开的开关在哪里?第二个,打开以后我们可以干什么?刚才张民选教授讲到,TALIS测试结果表明,上海学生使用ICT完成作业的比值是15.2%,低于国际水平.但教师的相关培训是高于国际均值的.
学校里、课堂上,互联网与学科教学到底是怎么融合,我们是如何深入探索的.所以我很珍惜有这样一个求教于大家的机会.图片上展示的排排坐的上课场景,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流传很广,司空见惯.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优势很多,但随着时代的变革,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是不是仅仅需要守时、守纪的学生,可能还不尽然,学生的主体性、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三年前普陀区申报了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