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蒸散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2014年度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计对东北春玉米农田蒸散进行试验观测,分析春玉米农田蒸散生育期、月、日、时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东北春玉米农田蒸散生长季(播种—成熟)蒸散量为304.5mm,日平均蒸散速率为2.8mm/d.在播种至三叶期蒸散量较低,从七叶期开始,随着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蒸散量逐渐增加,并在抽雄开花期达到峰值(4.6mm/d),之后在乳熟至成熟期降低为2.5mm/d;68月是高蒸散期,5月和9月是低蒸散期;春玉米农田最大日蒸散率为6.2mm/d;晴天与阴天逐时变化表现为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曲线特征,阴天蒸散曲线变化较为平缓.叶面积指数是影响春玉米农田蒸散的主要生物因子,太阳辐射是主要的环境因子.
其他文献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网络的关键节点.全球城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心与增长极,又是灾难风险高度集中的地方.由于复杂而广泛的相互依赖与联动,全球城市存在高系统性风
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是构筑城市安全稳定的基础单元,是有效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
亚洲夏季风暴发前,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风暴)和南亚高压是活跃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两个非常重要的天气尺度和行星尺度的系统.研究这两个系统活动对亚洲夏季风暴发的
利用风云三号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和国际同类卫星的臭氧总量数据对1979-2011年北半球春季臭氧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北极臭氧年际变化显著,它与平流层温度变化一致(
利用Shepard技术将2012年和2013年5-9月共10个月内中国东部地区站点观测分钟降水进行内插,构筑中国东部地区0.05°经纬度格点上的分钟降水分析场,利用该分析场分析了视差订正
使用FY-2卫星红外通道数据和西宁雷达数据,对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云团分析:针对测站上空7×7像元范围的云团进行云顶温度变化等相关分析,对关键四省范围内的云
为了探究气溶胶的太阳辐射减弱效应对农作物叶片生理特性及同化物累积的影响,本文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不同辐射减弱处理(100%、60%、40%、20%、15%)对
构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优劣和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更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本文在解释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参照冬小麦农
进入21世纪后贵州地区降水极端事件频发,旱涝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旱涝的监测评判也成为气象服务中的难题.本文以贵州省舞阳河下游地区的岑巩
本文通过对阜新地区土壤水分与降水量关系及特征的研究,找出了阜新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阜新地区农田抗旱需水量评估方法.结论是:较大降水后,浅层土壤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