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的构建

来源 :2014年度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优劣和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更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本文在解释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参照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构建的通则,综合农业气象指标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由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主要病虫害指标四大类构成.冬小麦品种特性农业气象指标主要由反映品种特性和地域布局的指标构成,包括品种类型、区域布局和耕作栽培管理气象指标.关键生育期农业气象指标主要由反映关键生育阶段气象条件适宜与否的指标构成,包括播种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收获期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主要由反映受灾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干旱、越冬冻害、晚霜冻、湿渍害、干热风、烂场雨.主要病虫害指标主要由反映病虫害发生发展程度的指标构成,包括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蚜虫等.最后本文对指标的筛选和综合集成及赋权方法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基于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110气象灾害报警信息,在充分考虑上海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气象灾害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及城市应对连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需求,构建
湖泊湿地是由非生物因子(水、底泥等)和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健康起到决定作用.本文依据水生植物的生长机理及与外部环境物质的交换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条件诱发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再加上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及人口增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等地质灾害日益增加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网络的关键节点.全球城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心与增长极,又是灾难风险高度集中的地方.由于复杂而广泛的相互依赖与联动,全球城市存在高系统性风
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是构筑城市安全稳定的基础单元,是有效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
亚洲夏季风暴发前,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风暴)和南亚高压是活跃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两个非常重要的天气尺度和行星尺度的系统.研究这两个系统活动对亚洲夏季风暴发的
利用风云三号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和国际同类卫星的臭氧总量数据对1979-2011年北半球春季臭氧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北极臭氧年际变化显著,它与平流层温度变化一致(
利用Shepard技术将2012年和2013年5-9月共10个月内中国东部地区站点观测分钟降水进行内插,构筑中国东部地区0.05°经纬度格点上的分钟降水分析场,利用该分析场分析了视差订正
使用FY-2卫星红外通道数据和西宁雷达数据,对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云团分析:针对测站上空7×7像元范围的云团进行云顶温度变化等相关分析,对关键四省范围内的云
为了探究气溶胶的太阳辐射减弱效应对农作物叶片生理特性及同化物累积的影响,本文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不同辐射减弱处理(100%、60%、40%、20%、15%)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