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到“绿心”:交界地区生态发展策略研究--以镇江宝下高地区为例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界地区由于处于城市的边缘位置,其发展尤其是生态发展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且普遍存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交界地区的发展尤其是生态发展理应成为各方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镇江宝下高地区为例,针对其生态要素损毁严重、生态资源与周边地区较为同质、生态资源利用和品牌转化度不高等劣势问题,充分利用其沟通宁镇、山水相连、生态融合、自身生态要素丰富等优势条件,从自身提升和整合联动两方面出发,提出促进其由宁镇之间的发展边缘地区成为沟通联系宁镇的重要绿色发展空间的生态发展策略,以期为推进同类地区的生态发展、实现其从"白地"到"绿心"的转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加速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缓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也带来千村一面、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成功案例,基于产业振兴视角从产业结构确定、主体职能多元、创新产业引领以及生态底线防守四个层面对当前旅游型乡村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江苏省沿江区域作为长江经济带下游经济发展水平高、开发利用程度高、生态环境风险高的典型"三高"区域,面临着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利用方式转型的较大压力.本文从系统修复的角度,提出临江-滨江-近江三个层次的沿江生态保护体系,并从岸线利用、生态修复、污染控制和生态连通等方面探讨了各个层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点及规划对策,以期为沿江省份和城市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系统性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
泰山山脉作为山东省最为重要的自然大型脉络群,为山东省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及丰富的眺望景观资源,而由东西跨度较大的泰山山脉与周边城市所架构起的山城群落空间中,山体与城市建筑群之间构成的眺望景观界面逐渐成为城市特色风貌打造、优美景观界面形成、城市地域化空间构造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泰山山脉山城群落构成的山城空间关系入手,以山城空间紧凑度等量化指标对山城群落空间进行分类,并提出不同眺望类型下的山城
当前,我国高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多个高铁站点的布局,即高铁"一城多站"现象,然而这一布局模式也导致了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如选址不合理、客流稀少以及可达性差等.鉴于国内外对于这一现象研究存在较大空白,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开展具体研究.首先,通过高铁网络的发展演化过程分析,总结出了长三角高铁"一城多站"背景下的4种高铁线型与站点的空间关系模式.其次,针对这4种空间关系模式和未来高
本文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与渐进型城市化战略视角探讨了乡村振兴与两者的基础理论、联动机制,提出振兴路径以及政策设计重点.结果表明:①中国在渐进制度改革下已进入"双重转型"时期,"发展转型"与"制度转型"的焦点均在下一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国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形成的渐进型城市化改变了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发展趋势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自然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②城乡一体化转型
针对小城市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中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生态环境、人文发展等方面出现的交通拥堵、文化遗失、环境恶化、设施不足、违法建设等城市问题,本文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基础,以湖南省宁远县城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修复和城市功能修补两个方面,构建环境治理、空间重构、形象提升和智慧建设四大工程,涵盖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山体修复、废弃地再利用、道路畅通、违法建筑拆除、历史文化保护、环境美化、公共空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环淀山湖地区作为江浙沪唯一的三省交界区域,能够在推动区域更高质量协同发展中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本文聚焦环淀山湖地区,在研判其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从生态、文化、产业、设施和制度等方面详细梳理区域的发展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通过生态共治、文化共塑、产业共荣、设施共享和事务共管等五大策略来重点探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的新
关中黄土塬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了众多传统村落,这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建筑形式、乡风民俗、宗教信仰等信息,其空间形态便是上述因素在空间上的投影.本文首先概述了黄土塬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土塬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成因和特征;并以该区域代表性村落柏社村为例,总结出黄土塬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普遍特征,以期为以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延续提供相关参考.
传统建造技艺作为古村非物质文化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传统建造技艺传承与古村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值得研究.本文基于传统建造技艺传承的视角,分析了传统建造技艺传承下古村保护的特点,结合特点深入剖析核心保护内容,并结合该视角下古村的现状保护困境,提出了文化载体科学修复、文化遗产"精准"保护和文化特色适度开发三方面的规划策略.并在武汉市翁杨冲古村的保护规划上加以实践应用,旨在为古村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传统铁路外移,而遗留在城市中的废弃铁路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连市机床厂铁路专用线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角度,运用空间句法量化理论从整合度、连接值、可理解度三方面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得出其可达性不高,开放性及渗透性较弱、空间感知较差的结论.并提出优化废弃铁路空间路网体系与功能布局,以期提升废弃铁路的空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