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m3高炉中修前后的技术数据与同类型高炉的比较分析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分析某3200m3容积高炉中修前后的运行状况,收集了该高炉中修前后的综合冶炼强度、综合焦比、鼓风动能、富氧量、富氧率等技术指标的数据,并与运行状态较好的同类型高炉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些技术指标与高炉的产量、能耗、反应活性、还原能力等密切相关,必须综合各种因素对炉内的运行状况做出判断.调整技术指标,需要结合不同的工艺操作措施来达到预期目的.
其他文献
总结对炼铁厂2号360m2烧结机混配料系统、烧结系统实施的设备改造、工艺优化及其效果.对于混配料系统,针对一次、二混制粒效果不佳的问题,整体更换一、二混圆筒衬板及提升条,优化加水方式;针对料温波动大及水分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改造配料系统,提高混合料的稳定性。烧结系统针对混合料矿槽悬料、堵料的问题,对混合料矿槽进行优化改造;针对烧结机系统漏风严重的问题,对烧结机系统漏风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造;针对烧结布
针对承钢4#高炉8月份由于焦炭质量变差引起的炉缸堆积,对炉况波动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介绍了通过调整煤气流和洗炉等措施恢复炉况,保持炉况稳定顺行,维护炉缸工作状态的生产实践.要保证外围稳定。稳定原料结构,减少调整次数;工长加大抓料力度,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加强设备点检,杜绝设备事故;及时联系包罐,杜绝带铁堵口;细化炉前出渣出铁,适当缩小钻头,控制好出铁时间不超110分钟。做好操作炉型的监控工作
本文简单介绍了干熄焦技术的优点,能显著改善焦炭冷热强度,并就干熄焦在承钢4#高炉上配吃后,高炉操作制度的优化及取得的效果做了说明,包括调整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采取低硅钛冶炼,控制软融带位置等等.
如何保持大型高炉的长期高水平顺稳一直是炼铁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随着原燃料恶化和高炉大型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对4000m3以上高炉冶炼规律的摸索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迁钢3号高炉(4000m3)开炉以后,在技术研究、参数界定和管理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采取对原燃料管理、基本操作制度的研究,以及烧结矿降镁和碱金属动态平衡等技术攻关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本文介绍、讨论了Rist操作线的有关点、线段的意义与计算,提出了入炉氢量增多时操作线图的正确拓展,导出了操作线斜率与炼铁焦比的正确转换算式.实践表明,利用操作线图进行某些炼铁工艺计算是方便的可行的;但仅仅是有了正确的操作线图后,那些计算的结果也才能是正确的.
通过分析高炉内锌的还原行为和循环机理,建立了锌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模型,预测锌在高炉内的最终富集量,经计算最终富集量是入炉锌负荷的7倍,煤气中约86%的锌会粘附在炉料中再次参与循环.同时根据锌在高炉内的危害机理,结合高炉的锌平衡数据,提出减少锌害的建议,降低烧结矿的含锌量是关键,瓦斯灰和炼钢OG泥等作为烧结原料时要进行脱锌预处理,水力旋流脱锌和碳热还原脱锌相对成熟的技术.
九江线材二分厂8号炉(1080m3)在现有原燃料条件下,通过提高工长操作技能,加大原燃料筛分管理,合理上下部调剂,不断优化四大操作制度,做到“上稳下活”,炉况稳定顺行,实现了全风量,高风温,高煤比,高顶压的高强度冶炼,实现了高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
基于冶金行业标准YB/T4036-1991高炉碳块铁水溶蚀指数实验和固体物在熔体中溶解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炭砖中的碳在铁水中的综合平均传质系数的求解模型.计算发现,炭砖的碳在铁水中的综合平均传质系数与铁水的温度、流速以及碳砖的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铁水温度的升高以及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在10-6-10-5 m/s之间波动.厚度为1.35m的微孔碳砖表面没有渣铁壳形成的情况下,大约26天被铁水完全侵蚀
低碳炼铁和循环经济是“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和开发具有生命力的低碳炼铁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构建高效低耗协同连续的冶金流程、高炉低碳冶炼和关键共性单元技术进步以及基于氢冶金的绿色清洁炼铁技术开发等方面,对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指出高炉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必须在注重单体设备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兼顾协同创新和流程优化,而绿色清洁将是未来
本文阐述了运用新的设计理念进行大型高炉煤气干法袋式除尘系统工艺改造.针对改造与生产同时进行以及场地狭小等问题,结合现代计算机模拟仿真设计手段、新型检测设施,提高高炉煤气质量为最终目的,对既有煤气湿法除尘系统进行干式升级的全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