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3年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治疗,特别是血栓形成超过72小时的亚急性及慢性期的治疗意义和方法.方法:采用静脉滴注溶栓、降纤、改善微循环药物,皮下注射抗凝剂,股动脉注射溶栓剂,口服与局部外敷活血化瘀中药,穿弹力袜综合治疗方法.结果:151例不同时期的患者,无效两例,总有效率98.68%.结论:早期诊断,溶栓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但对于亚急性期及慢性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于动脉内膜粥样改变,或继发血栓而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的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文章介绍了应用本院名老中医梁国丰主任以通经开窍立法研制的专方专药消栓止痛胶囊治疗本病60例,并与血府逐瘀胶囊治疗60例对照观察,从两组治疗前后跋行距离比较、踝肱指数比较、血液流变学改变、血脂改变四方面分析了结果。本病属中医“脉痹”“脱疽”范
腔内介入治疗是目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首选及主导治疗方法,但是介入治疗后早期的血栓形成、血管弹性回缩,中后期的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甚至闭塞等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文章就LEAD患者介入术后的二级预防进行探讨,从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半胱氨酸血症等方面阐述了降低危险因素的机理,就规范药物治疗介绍了抗血小板治疗、调脂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同时加强肢体康复锻炼,实施二级预防模式。总之,通过降低
Although relatively rare,aneurysms / pseudoaneurysms in Behcet’s disease may raise treatment challenges because of their frequency of recurrence and the risk of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Herein,w
目的:总结前列地尔治疗蓝趾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观察以前列地尔为主治疗蓝趾综合征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结果:经过2周的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前列地尔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缓解痉挛,治疗蓝趾综合征效果显著.
目的:通过对雷诺氏病患者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雷诺氏病患者自身抗体谱特点,探讨自身抗体谱检测对雷诺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集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中医科确诊为雷诺氏综合征的在院病人100例静脉血样,分成原发性雷诺氏病组,免疫性疾病继发雷诺氏病组、非免疫性疾病继发雷诺氏病组,应用免疫印迹(IBT)法进行自身抗体谱检测,经卡方检验统计,分析雷诺氏综合征自身抗体谱的分布情况,探讨自身抗体谱检测对雷诺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32例,均为本院2008年5月至20011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选择的32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53%;显效8例,占25%;有效6例,占18.7%;无效1例,占3.1%,临床总有效率为9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单侧肢体肿胀患肢股周径、胫周径、
通过复习中医古代文献,总结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足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特色有效的中医外治方法,探讨其对当代糖尿病足诊疗的指导及借鉴价值.在目前的中医临证中,因为糖尿病足有可致肢端坏疽的特点,一般把糖尿病足归为“脱疽”范畴,在内经时代称为“脱痈”。文章探讨了“痈疽”的基本病机,营气不从,肉腐成脓,阐述了消渴与痈疽的关系,气劳阴伤、乃发恶疮,介绍了“脱疽”的特殊致病因素,继发于消渴(虚),有感染(热)和缺血(寒
目的:观察微波静脉腔内凝固闭术配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24条患肢)接受微波静脉腔内凝固闭术配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其中大隐静脉主干应用微波辐射行腔内凝固术,其他曲张静脉分支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处理,观察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肺栓塞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皮肤灼伤、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月
臁疮为多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部位,多为现代外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静脉曲张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并发症。文章介绍了运用益气化瘀丸治疗臁疮30例,并与迈之灵片治疗30例对照观察,从2组主要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比较阐述了研究结果。臁疮多为静脉曲张深浅静脉炎晚期合并症,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气虚血瘀,不足以固卫及循行全身,则风寒湿邪侵袭下焦,久则气虚血瘀;脾为中
本文以中医“脉痹”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在从痹论治的前提下,应用自拟益气除痹祛瘀汤,对73例(81条腿)CEAP临床分级属于1-5级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分别进行了1-4个月的连续性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取得了95.05%的有效率和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所获得的53.08%的临床治愈率.证明了对PDIV的治疗,不能仅局限于外科手术,而应十分重视中医中药对PDIV的治疗作用,应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