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稻瘿蚊北扩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瘿蚊属山区间歇性严重发生的水稻害虫,本文简要回顾江西稻瘿虫的发生历史和北扩现状,分析稻瘿蚊北扩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其他文献
在河北省保定市对柳蓝叶甲的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得到如下结果:卵孵化率高达92.81﹪;蛹羽化率高达98.70﹪;每日13:00~14:00时为产卵高峰;1头雌虫平均产卵151粒,最多的298粒,越冬死亡率为20.98﹪,越冬深度为0~6cm;确定幼虫龄期为5龄.
本文用回归直线法、加权计算法和优选法分别计算了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 Guenee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此结果上建立了烟草虫的发育同温度的关系,并推算了烟青虫在云南省各主要烟区可能的世代数为:昆明3,4代;昭通2,3代;玉溪4,5代;楚雄3,4代;曲靖3,4代;大理3,4代;保山4,5代.结果和实测基本一致.
恙虫病是一种以恙螨为媒介的急性传染病,本文是恙螨种群数量和宿主选择性的改变以及恙螨体内病原体垂直传递等导致恙虫病流行的研究资料小结.
从广州市郊区恙虫病病人分离到恙虫病东方体,荧光免疫法和NEST PCR检测均呈阳性,NPCR株型检测证明该恙虫病人体内的恙虫病东方体是Karp株;病人血液接种BALB/c小鼠,接种后发病,NPCR法和腹膜涂片结果阳性.
根据调查结果已知东北中俄边境地区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蚋、虻4科包括16属135种,其中蚊科4属39种,蠓科2属39种,蚋科2属8种,虻科5属49种.在4科昆虫中蠓科的数量居首位(67.8﹪).在江边林缘、江岛和针阔混交林生境中蚊科的数量居多,分别占67.1﹪、57.1﹪和46.0﹪;在白桦林生境中蠓科的数量居多(32.6﹪).在春季蠓科的数量最多(80.2﹪);夏季蚊科和蚋科的数量较多,分别占3
本文论述了传粉昆虫的研究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重点论述的传粉昆虫包括蜜蜂、壁蜂、苜蓿切叶蜂及熊蜂.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了解1996年秋天到1998年秋天,在毛竹生长的不同季节影响害螨种群发生的关键因子: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竹盲走螨的捕食作用在同年或同种季节、年间,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对重要性.
在浙江建德板栗产区应用性诱剂对板栗桃蛀螟进行大量诱捕防治试验表明,性诱捕能诱杀大量雄成虫,不同程度降低栗蒲和栗实的受害率,其中以轻中危害区(危害率21.77﹪以下),每667m栗园设置4.4~6只诱捕器经济效果较佳;诱杀区实际防治效果为49.6﹪~76.4﹪,比上年挽回净收益最高达42.7元/667m;对照区受害率则上升66.4﹪~95.5﹪,比上年增加损失15.1~21.9元/667m;上年危害
应用自制的敌百虫烟剂防治把竹笋期主要害虫竹笋夜蛾、一字竹象、小竹象和江苏泉蝇,两年来共防治26.68hm,在出笋的初期和盛期各放烟1次,防效达69.8~76.6﹪,把竹平均眉径比对照提高2.7~2.78cm,平均高度比对照提高2.76~3.58m;在出笋的初、盛、末期各放烟1次,防效达90.2﹪~95.1﹪,把竹平均眉径比对照提高1.34~2.68cm,平均高度比对照提高2.45~2.91m.
在室内条件下(27±1℃,RH60﹪~80﹪)测定了毒死蜱、甲胺磷对黑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以上两种药剂均能在较低浓度下毒杀黑胸散白蚁.有效成分为1μg/ml的毒死蜱和甲胺磷在处理后第一天黑胸散白蚁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8﹪、91.1﹪.采用Sun法评价了毒死蜱与甲胺磷混配(简称毒·甲)的联合毒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毒·甲混配对黑胸散白蚁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毒·甲混配的最佳配比为1:4,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