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公共物品需求偏好表达机制的进一步缺失,加大了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难度。本文遵循CV法一般原理,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通过入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需求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构建有效的公共物品需求表露机制提供依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公共物品需求偏好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共同影响,但不同特征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青浦区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政府劳动就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政府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目标为抓手,努力改善就业结构,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城乡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提出应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城乡就业网格化管理体系,搭建双向互动平台。
目前,在上海郊区农村出现了啃父母、啃老婆、啃政府的“单啃”、“双啃”和“三啃”行为,统称为农村无业青年“三啃现象”。他们啃的是自己一生的幸福和中国农村青年吃苦耐劳的光辉形象;啃的是老人大半辈子的积蓄和夫妻感情;啃的是公民对社会治安和社会孝道的满意度。如何变“啃”为“养”?笔者认为: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农村青年的就业观念和为人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引起广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城市由于其天然集聚辐射效应,是区域经济的中心地和增长极,也是碳排放的主体,区域的低碳发展通常由城市带动,低碳城市发展由此成为国家低碳经济战略的关键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已经全面进入我国城市发展规划视野,很多城市都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全国兴起了一波继“绿色城市”、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生活。为了恢复生态平衡、遏制气候灾害,寻求更切合节能减排的措施,本文利用城市生态规划的手段,以低碳经济为理念,根据生态位原理,挖掘潜在生态位,增加碳汇,通过科学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创建低碳经济模式,实现社会可持
基于日本Kaya碳排放恒等式,从理论上对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进行了分解,并对湖北省1999-2007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通过运用相关的统计工具对湖北省1999-2007年碳排放量的趋势特征及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四个影响因素对湖北省碳排放量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碳排放量由逐年稳定下降转为快速上升而后又出现波动,其拐点分别为2001年、2005年以及2006年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行政机构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且具有完备功能和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作为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陕北地区作为陕西全省的工业资源基地,不仅强有力的刺激着市场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也是实现“强省富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陕北县域经济面临着较大的环境资源压力,在先天资源禀赋不会大幅
Low-carbon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by social concerns. According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or a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a low carbon economy through the est
Michael Wilson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t Douglas College argues that urban planning must recognize that people and communities build emotional ties to specific locations that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和现象,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归纳了当前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指出农民工市民化仍然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存在着思想认识、政策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障碍,阻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应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尤其是要建立和健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在闽台商的社会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流动动机;经济、日常生活、社会、心理和社会认同四个适应层面;不同类型台商社会适应的共性和差异性及社会适应策略等方面对在闽台商的社会适应及融合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闽台商的社会适应呈现出的一般性特征为:主动适应大陆社会,全面参与大陆社会生活及大陆社会积极接纳台商,与台商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台商是两岸社会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