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建设工程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及保护对策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8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西安至法门寺城际铁路工程对渭河眉县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为例,分析铁路桥梁建设工程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特别针对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区主要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提出铁路桥梁建设工程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补偿措施,并做好对保护区的管理防范措施.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野外调查、水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水化学特征.结果 表明:①各监测井地下水位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相似,生态调水期地下水位均有明显抬升,水位呈现“降低→缓慢抬升→快速抬升→降低”的趋势.②同时间段内监测井水位基本呈现“离河越近,水位越高,离河越远,水位越低”的趋势.③生态调水期刁口河来水在一定的延迟时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工程措施.为解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调水水量在线监测问题,本文依据超声波时差法的方法原理,结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末端测验断面水文特性,采用8声路超声波传感器等设施设备实现前端数据采集,经超声波时差法流量模型计算实时流量,再通过GPRS信道传送到中心站,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转录、发布,实现WEB远程实时流量、工作状态等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水生态监测体系是水资源保护最基础且关键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水生态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水利行业水文监测与水质监测发展一般过程的角度,分析水生态监测作为水文水质监测发展的必然性,进而提出水生态监测体系框架,旨在为各地水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基于ST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中上游6个江段的169尾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6对STR引物多态性较高,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99~0.739.6个圆口铜鱼群体(宜昌、三峡库区、宜宾、永善、巧家、攀枝花)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00~9.8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74~5.72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49~0.74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小水电站在满足偏远山区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部分地区小水电站规划不合理、无序开发等问题造成的河流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大量实地调查数据,对我国南方山区河流小水电站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 表明:坝后式小水电使河流流量均匀化,引水式小电站使部分河流脱水、断流现象明显;枯水期小水电站对水温、电导率、COD、总磷、溶解氧和叶绿素a等水质参数有一定影响;坝后式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原河流形态和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水环境变化、河段减水、河流片段化、河道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河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及任务,针对性地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如水文过程修复、水质修复、水温恢复、河流连通性修复及河流形态修复等,以期使水利水电工程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充分发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2013年5月至2016年11月在大渡河安谷库区采集蛇鮈411尾,随机选取169尾样本采用鳞片鉴定年龄组成,利用软件FiSATⅡ计算蛇鮈的生长参数L..和k.结果 表明,大渡河安谷库区的蛇鮈由2个年龄组构成,1龄个体占89.35%,2龄个体占10.65%.蛇鮈的全长和体重相关性方程为W=0.010 L2.87 (R2 =0.944),生长方程为Lt=24.20[1-e-0.51(t+0.34)]和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高寒地区的河道型水库土著鱼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评价气候变化对我国高寒地区土著鱼栖息地的影响,本文以龙羊峡上游为研究区,选择土著鱼花斑裸鲤作为指示鱼类.采取适宜栖息地权重评价方法和生物仿真模拟法来判别高寒区土著鱼栖息地.模拟结果表明:在现状气候条件下,黄河上游土著鱼索饵场和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回水湾和河汉处,越冬场主要是龙羊峡库尾河段、库区和峡谷深水河段;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夏季水
试验采用室内栽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和流速条件下,蓖齿眼子菜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适当温度内,较高的温度会促进篦齿眼子菜对氮磷的吸收;篦齿眼子菜在水流动时比在静止时净化效果好,并且较小的流速会促进篦齿眼子菜的净化作用,同时提出更加优化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途径,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水生植物的生态恢复效用提供基础资料.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陕西的母亲河,渭河以占陕西省17%的水资源量,养育着全省64%的人口,支撑着全省65%的生产总值.渭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多年来,为满足流域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量,不得不挤占河道生态水量,导致河道生态流量严重不足,上世纪90年代甚至出现断流,水生态系统恶化.随着陕西省渭河水量调度办法、陕西省渭河水量调度实施细则等的实施,河道生态水量有所好转,但仍未达到流域规划目标.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