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评价相关论文
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是中国特有的易危小鲵科动物,仅分布于浙江省的部分丘陵山地.为更好的保护其野生种群资源,维持生物多......
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清河流域栖息地环境质量。2015年评价结果表明:清河流域栖息地综合指数值介于0.5-0.8之间。全流域没有出现较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分析黑麂栖息地的地形、植被、水系和人为干扰等地理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九龙山和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黑麂......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高山雉类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四川片口自然保......
为合理评价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应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综合指数值介于0.4......
对影响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其栖息选择的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温度和盐度4个关键指标,确定了其阈值......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
期刊
2009年4月-2009年5月和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Syrm aticus ellioti)繁殖期和越冬期的栖......
明确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是有效的栖息地管理和物种保护的基础。基于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01至2018年间......
利用ModelBuilder模型编辑器,通过建立并连接5个单处理过程模型,形成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模型,从而使得对栖息地的选择实现了流程化......
2015年6—8月和2016年3—8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采用绝对密度调查法,对繁殖期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濒危物种,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但在20世纪中叶一度濒临灭绝。自1981年......
流域作为综合性的生态单元,是动植物生长繁殖和人类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必要场所,流域的生态变化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生态风......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
<正> 1 引言生物的生境(即栖息地)是指生物生活的场所,它由生物赖以生存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绝灭的速度......
啄木鸟是一类最具利用潜力的林木蛀干害虫天敌,被誉为“森林医生”。本文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地区和湖北公安县等农田防护林、浙江......
本文利用亚洲象种群野外调查数据,结合3S技术,应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模型对西双版纳亚洲象......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广泛存在的一种传统捕鱼作业方式,由于其不合理的捕捞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诟病;然而,在秋冬季退水后,鄱阳湖湿......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是国家I级保护鸟类,在CITES中被列入附录I。虽然种群数量稀少,但分布广泛,属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级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