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西周社会与政体初识

来源 :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相关记载,知道,周人灭商建立周王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中心的确立与建设、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宣扬、政治体制的创设、法规制度的完善、经济体系的建设、行为方式的规范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设计与建设,即所谓"制礼作乐",使周王朝成为一个各方面制度都基本完善的早期国家,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基础——中华文化圈.
其他文献
梁王城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西北的戴庄镇李圩村西,北约3千米与山东省枣庄市接壤.2004-2009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持续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表明,梁王城遗址面积大,文化层堆积厚达5米,内涵丰富,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直延续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南北朝、宋元、明清时期.
故都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西周齐国和“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八百多年,涌现了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齐威王、孙武、孙膑、田单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稷下学宫开百家争鸣之先河,《六韬》《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是公认的经典著述,齐故城是城市建筑学的经典案例,稷下学宫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蹴鞠被确认为世界足球之源,齐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齐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淄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对于齐文化的概念,也有多种解释,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学术研究的目的不同,对于齐文化概念的理解也有许多不同.个人观点,不外乎“齐国说”和“齐地说”两种.“齐国说”认为,“齐文化”是指齐国文化,是齐人创造的,存在于特定历史时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时间界限应主要定格在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建国,至公元前221年田
齐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思想,而科技兴国的思想为齐国历代君臣所重视和传承.齐国的兴盛和强大展现了高度的科技水平,大批精美文物的出土就是很好的证明.以《管子》和《考工记》为代表的论著中包含着系统的科技分类、管理及思想总结,而研究这些思想对当前科技兴国的举措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下面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务实性是齐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务实性,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齐文化的务实思想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贯穿了太公建国、桓管称霸、威宣称雄等齐文化重要发展时期,是齐国经济昌盛、文化灿烂、图霸称雄的思想理论基础,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以下从五个方面来梳理齐文化的务实思想.
齐国大政治家管仲,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把齐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官吏任命、农业生产、工匠制造、商贾经营,高度概括为“士、农、工、商”综合国家治理和德治、形制的发展体系.在管仲的德治思想体系,《管子》把社会治理定位于政德,把春耕生产定位于春德,把工匠制玉定位于玉德,把时节运行定位于时德,从而提出了一整套国家治理的德治制度和工匠形制标准.使齐国的德治、形制思想体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工匠制作的器皿之中,为齐国八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齐国的稷下学宫就是当时诸子荟萃、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和学术交流、文化传播、教育的中心.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
临淄是齐国故都、世界足球起源地、齐文化的发祥地.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于2013年12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2015年10月列入《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设20条》重点项目,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将齐国故城列入“具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十大保护展示工程”,并将田齐王陵、临淄墓群列入其中,2016年12月《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点突破临淄片区……推动齐文化传承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稳步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对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更有效的保护和利用”;2015年1月,发改委联合中央编制办等12部门共同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在博物馆陈列中,虽然展品是展览的基础,但是现在的展览陈列早已脱离“物”的简单堆积阶段,用博物馆的陈列向观众呈现文物背后的文化,越来越多地成为博物馆的自觉追求.“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话语简单,却包含了博物馆展览陈列理念的转变,展览陈列从文物主体,走向受众主体,从而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所以,展览策划在博物馆陈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为策划的水准,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