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测录井简易判别法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h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测录井现场解释评价常用且比较成熟的经验统计法有烃组分三角形图解法、皮克斯勒解释图版法、烃类比值法等,各种方法的解释符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本文给出了利用气测录井全烃、异常倍数和重烃相对含量这3项参数的判别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判别原则,同时指出了该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判别实例分析,表明这种方法简便、可行,符合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针对因录井传感器工作性能不稳定、安装位置受限等原因造成数据失真和丢失导致的钻井工程异常预报准确率不高,因传感器传输问题无法获知钻井状态导致工程事故预报准确率不高,因新研制的岩屑流量监测仪系统单一无法准确预警等问题,以录井传感器、井下传感器和岩屑流量监测仪为对象,结合其数据失真、数据不完整、数据传输困难、动态数据流、单一系统等特点,从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GMBR距离、马氏距离4个维度,以无异常、异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曾被誉为川西陆相"浅而肥"气藏,总年产量占气田的60%以上,在经历近20年的开发后目前大部分井已处于低效、低产甚至停产,急需挖潜增产接替衰减的产能.但由于早期中深层勘探评价井对浅层蓬莱镇组未开展测、录井,专层规模开发时期采用丛式井组,井组单元内仅1口井进行测、录井,其余大部分井未进行测井或录井,导致后期老井挖潜选层面临评价资料欠缺的难题与技术挑战.本文通过井组单元内外井-震合成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储层主要分布于扶余油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具有典型的致密油层特征,要想实现效益产能,必须以水平井的模式进行开发.目前常规的录井采集手段受较多因素影响且提供的参数较少,后期解释评价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常规录井技术进行改进、增加化验分析录井手段、攻关完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同时建立一套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相关区域地质信息的致密油水平井的录井精细评价方法,为松
湖南永顺区块内龙家寨向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具有页岩气成藏和保存条件,在永页3井的钻井过程中,运用生油岩综合评价仪分析岩心样品的实验方法,获得了TOC值、Tmax等地化参数,分析可知有效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型,且已经成熟演化,计算得生气强度为9×108m3/km2,利用成因体积法计算得该向斜页岩气总地质储量为288×108m3,资源丰度类比法计算总地质储量为87×108m3.
采用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值对有机质丰度进行评价,从干酪根生源岩构成、显微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可溶有机质性质等方面,综合考虑高演化阶段的情况,评价烃源岩母岩类型,通过烃源岩厚度分布及有机碳指标指出四套生油层有利区.
老井复查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各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对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而误判的储层进行重新认识,找出判断含油气的关键因素.老区H88小断块油田,油源充足,岩性、电性特征成为小断块判断是否含油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达到了滚动增储和挖潜增效的双重目的.
针对开发井组监测资料不足、分层动态分析难度大等多层系合采油田,本文提出以井组内注采平衡为依据,利用岩心驱替实验所得PV倍数与含水率关系曲线、无因次指数进行井组产层动用情况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视井组为一个统一整体,充分考虑了注水井与受效油井的影响因素(油层厚度、渗透率、原油黏度、地应力方向、注采井距、生产压差、改造措施等),通过平面和垂向系数合理劈分注水井分层注水量,计算油井各小层分层产量.运用该方法
钻井、测井、物探等相关专业快速发展削弱录井的生存空间,传统录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逐渐被边缘化,单一录井服务模式难以分散市场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多种因素迭合导致录井企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录井企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寻求通过转型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录井企业具有识别矿藏技术、资料信息、经验技术、研究能力等开展非油矿产资源勘探特有优势,非油矿产资源勘探为录井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一条可供选
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发育太古界潜山油藏,潜山顶部裂缝发育,准确高效的识别潜山界面是实现油藏开发目的、降低工程作业风险和成本的关键因素;常规潜山界面识别方法是根据工程参数异常变化进行地质循环,落实井底岩性,以确定是否进山;但是工程参数存在多解性,往往要多次循环才能准确识别潜山界面,导致作业周期长、风险大和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锦州南油田太古界潜山整体研究分析,总结出了四类进潜山
研究发现,页岩气储集层有机孔隙度与声波时差测井孔隙度之比与储集层总有机碳含量成正比,与页岩气储集层视有机质转化效率相关,涪陵页岩气田21口井应用表明,计算得到的页岩气储集层有机孔隙度平均误差不超过±10%,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