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CMWF集合预报极端天气预报产品在对国内极端天气的预报和早期预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准确率和系统性的检验一直都比较欠缺。本文运用2013年6月2016年5月ECMWF集合预报系统(EPS)的极端天气预报指数(EFI:Extreme Forecast Index)和SOT("Shift of Tail"index),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1981年至今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和通过个例总结和大样本分析的方法,分析和总结了ECMWF集合预报系统(EPS)中的极端温度和降水预报产品。以上产品主要为08-08时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四个要素的EFI和SOT。检验方法主要是个例总结分析,以及TS评分、bias、命中率、空报率等。通过个例分析发现,当预报与实况存在较大差异,即预报与实况之间的显著性明显减小时,EFI和SOT预报效果降低或消失。EFI和SOT与事件占历史同期的百分位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事件的绝对强度之间无直接对应关系。气温EFI和SOT预报效果接近,降水SOT优于EFI。运用过去3年的资料,以TS评分最大的为标准,分别确定了不同时效、不同百分位的极端高低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在我国的预报阈值,及其对应的各检验参数。对于1%(99%)百分位的极端低温(高温)事件,平均气温EFI和SOT的阈值在-0.85(0.75)和0.38(0),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阈值与平均气温的阈值接近。对于95%和99%的极端强降水事件,EFI的阈值在0.45和0.7左右,SOT的阈值在-0.6和0.4左右。整体上呈现时效越长阈值越小,预报效果越差,事件越极端,阈值越大的特点。且此时的bias接近或略大于1,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气温EFI和SOT的预报效果和阈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预报较好,阈值较大,冬季预报较差,阈值较小。降水的季节差异不明显。EFI和SOT的预报效果和阈值在空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不同的产品空间差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