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喷涂WC/Ni60A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

来源 :第七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guang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WC/Ni60A等离子喷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涂层组织呈片层状,在Ni基合金片层中的镍基固溶体上析出了大量高度弥散分布的Cr〈,7〉C〈,3〉、Cr〈,23〉C〈,6〉及Ni〈,3〉B;在Ni包WC片层中形成了弥散程度很高的M〈,6〉C及α-W〈,2〉C颗粒相。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以及IEC 61850协议的不断推广,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由理论研究阶段走向工程实践阶段。但如何在目前的基础上做到数字化变电站的方案,在确保现有电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前提下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并兼顾到技术的前瞻性与技术的实现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技术现状与理想数字化变电站的模型的对比,对IEC 61850协议、智能开关、电子式互感器、数字式计量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阶段数字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是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基于现代进化机制的优化算法已证明比传统数值优化方法具有更强的寻优能力;但随着系统的增大,这两者都存在一个运算时间长的问题。本文采用差异进化(DE)这一新的进化算法来求解最有潮流问题。相对其他进化算法,差异进化是一种简单迅速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验分析来确定DE的参数;为加快运算速度,使用Beowulf计算机集群及消息传递接口(MPI)来对DE进行并行化
本文论述了输电线路高速保护的一项新技术--集成位置保护技术。首先,介绍了集成保护的概念,在该保护中有一个集中保护继电器为多条输电线路提供保护。这项技术基于对故障生成的高频暂态电流信号的检测和处理,在电网的每个变电站均安装特别设计的集成保护继电器,继电器捕捉一次电流中包含的故障生成高频暂态信号。由于这些高频分量通过系统传播,所以继电器通过检测这些高频分量的相对的到达时间来决定故障的位置,从而做出是否
卫云南-广东(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并极具技术含量的直流输电工程之一。它通过1418km长的直流输电线路连接了云南省的楚雄和广东省的穗东。这个位于华南的大型输电工程设计输送的额定功率为500万kW,并由此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双极直流输电项目。通过将直流电压提高至特高压电压等级的800kV,大大提高了现有的电力输送能力,从而使直流输电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本文介
当前,数字化变电站是国内的一个热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涵盖了变电站的全部范围,如一次设备中的互感器、断路器、变压器,二次设备中的保护、控制,以及通信、软件开发、系统建模、数据应用等。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这不仅仅是设备提供商的问题,同时对电力公司和电力设计院也提出了挑战。本文综述了国内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文献研究总结了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希冀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数字化变电站
本文论述了配电网现场终端同时采集多块终端数据并与一块模拟表进行比较,实现终端抄读功能的检测技术;采用通信控制技术,将配电变压器综测仪(配电变压器终端)、网络电能表、大用户终端、多功能电能表的检测集成于一体;功率源采用数字PWM技术,减少了装置重量和体积,提高了效率。
针对工业负荷大容量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串联谐振注入式有源滤波器结合并联型无源滤波器的混合式滤波和无功补偿装置。该装置可通过并联无源滤波器进行大容量无功补偿和谐波"初滤",有源部分进行谐波"精滤",其通过基波谐振支路与注入支路连接从而有效降低了容量。详细讨论了装置的结构和滤波原理,同时通过对系统波特图的分析得出装置需要进行分频控制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积分的模糊PI分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乙醇共溶剂和盐酸催化剂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胶体溶液,通过旋涂法在Kapton基体上制备了SiO2薄膜。采用自己研制的空间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设备对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测试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SiO2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优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比聚酰亚胺基体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经FTIR和XPS分析表明在原子氧暴露后涂层表面生成了一层SiO2,它
为了避免电化学反应对电子纸显示电极和显示材料的损坏,用PVA(聚乙烯醇)、PET(聚酯)和PI(聚酰胺)等惰性高分子材料对ITO(氧化铟锡)薄膜电极进行了修饰,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以及红外、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等手段对修饰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金属络合染料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染料和颜料在电极保护层上的吸附与染色.试验结果表明,
自制了电阻加热循环型固态相变扩散连接试验机,对热作模具钢3Cr2W8V与H13进行了非熔合型跨越固态相变点的热循环连接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对显微组织和连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按优选工艺参数连接的试样在拉断试验时,断裂发生在基体处,表明接头强度已不低于基体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