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資料新編”述論

来源 :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史上,白居易是一位高产作家。为了系统梳理白居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必要全面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本书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陈友琴《白居资料新编》基础上,结合近半个世纪以来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新成果,扩充增订而成。阅读和考察前人在白居易研究领域留下的足迹,相信会对今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对王夫之论“情”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明清之际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的主要著作,对他关于“情”的言论,尤其是其中从哲学、文学的角度对“情”进行了阐释。
在明末清初挞伐竟陵派的队伍中,钱谦益是一位非常突出的人物,他对钟惺、谭元春激烈批评的言辞不仅数量多,而且分量重,其批评借助于他在文坛的重要地位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对钱谦益与钟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到中唐时候达到高度的水平,中唐之际诗歌理论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论述深入又多具备条理体系。本文对中唐诗学造境说0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中唐诗学观念中的造境之说,何以要求在造境之际刻意追求变态的问题;二是如何才能透过造境,在心用止而情识歇之下使万象自心而出,最终生成至精至微诗境于笔下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决定于作品所呈现的情采方面的艺术效果及由此可能引起的美感力量程度。本文对《文心雕龙》作品风格的审美理想与典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对完美作品整体风格的客观要求。
本文对两汉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西汉的文章,多于奔放活泼,不受任何拘束,故常保持着某种清新的感觉;至东汉之后,却失去了原来奔放活泼的创作,因而少了某种新味。在西汉时期也存在着这种运用引经据典来写作的中国文学上特有的方法,但是东汉时期此种风潮却又更盛于西汉。
本文对中国文论的尚真观念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文论对于“真”、“情”的重视,跟早期的文学观有关,除了“修辞立其诚”、“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之外,跟《尚书·虞书》上所说的“诗言志”也有莫大的关系。一切文学艺术都缘于“情动”,都是个人情志的反映。而忠于个人情志的,才是“真”,才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根本,否则,谈不上任何成就。
本文对清代诗话的整理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每一种清代诗话的考述,都应该包括四项内容:一、版本馆藏;二、作者小传;三、成书年代及写作动机;四、诗话内容提要。
对明朝中期吴中派文学发生时间的确认,一般会溯自沈周及其同代人,而后限则截至嘉靖初相对合理。本文对明朝中期吴中派的诗文体统观进行了简要论述。
本文论述了如果把邵雍的文艺观纳入理学文艺思想的行列进行考察,就有可能忽视其文艺观的具体性和特殊性。
本文先自两篇传序共同涉及的“时变”观念展开,再通过特定的作家的传文记录,以指出两书在历史图像与文学评价叠合上的差异,进而彰显其两重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