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时间序列数据的FY-3A/MERSI反射波段交叉辐射定标

来源 :第二十届中国遥感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载在风云三号卫星01星(FY-3A)上的中低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传感器没有星上定标系统,不能实现星上绝对辐射定标,而传统的场地定标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且易受大气状况等条件的限制,所能获取的定标参数有限。为了及时监测FY-3A/MERSI传感器的性能变化,实现FY-3A/M ERSI传感器稳定、高效的辐射定标,本文提出了基于MODIS时间序列数据的交叉辐射定标方法。该方法以地表特性稳定的巴丹吉林沙漠为定标场,利用时间序列MODIS影像上的干净像元拟合出定标场的Staylor-Suttle BRDF模型,并同时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后拟合出待定标传感器的表观反射率,得到交叉辐射定标系数。该过程同时考虑到了参考传感器MODIS与待定标传感器FY-3A/M ERSI传感器通道间光谱响应及观测几何的差异。将本文交叉辐射定标结果与场地定标结果比较发现,FY-3A/MERSI反射波段的交叉辐射定标精度均控制在5%以内,满足传感器辐射定标的要求,可以作为场地定标的替代方法用于FY3A/ME RSI数据的定量应用中。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其他中低分辨率传感器的交叉辐射定标。
其他文献
基于伊犁盆地南缘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系砂岩铀矿露头剖面与岩心观察,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多种仪器对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的测试数据,伊利石结晶度和均—温度的流体包裹体数据表明在氧化带和过渡带的伊犁盆地侏罗系砂岩具有较高的成岩温度。在野外露头普遍存在和在
利用岩芯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岩石物性测试、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资料,对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岩储层进行了探讨.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岩储层主要包括长英沉积岩、碳酸盐岩、黏土岩、细粒混合沉积岩等4大岩类:长英沉积岩呈中-细粒砂状结构,碎屑颗粒呈点-线接触,磨圆呈圆状-次棱状,胶结物主要为灰质,呈细-微晶结构;碳酸盐岩岩石成分泥晶方解石、泥晶白云石、少量的石英碎屑、长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作用在湖相深水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存在,但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以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混合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精细观察描述、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细粒混合沉积岩的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以云(灰)质细粒混合沉积岩和长英质细粒混合沉积岩为主,主要发育黏土-碳酸盐型组分混合和长英质-碳酸盐-黏土型组分混合2种组分混合类型,以及长英质/黏土-
会议
夜光遥感影像是指在夜间探测到的地表微弱近红外辐射,相对于白天遥感影像来说,其具有不受日光、阴影、植被及其他地物影响的特征,并且可以探测低强度灯光,该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镇空间扩展研究、社会经济研究以及环境问题评估等诸多研究领域,为监测人类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数据获取手段。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搭载的业务型线扫描传感器(OLS)获取的夜光影像,分辨率达30弧秒,获取了从1992年至今的年平
提高算法自动能力、减少人工干预是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研究的重点。对此,提出了一种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影像像素级光谱特征和对象级光谱特征构建多特征集,通过慢特征分析(SFA)将多特征集的变化变换到一个新的特征空间,增大了变化像元与未变化像元的可分性。为了提高算法的自适应能力,引入了选权迭代的思想,实现了多特征的自动融合和变换,并通过K-means聚类完成变化部分与未变化部分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为加快省级海洋监测能力建设,建立省级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河北省卫星遥感海洋应用平台的总体设计、系统架构、系统建设和应用实例。本平台将国家数据分发与技术支撑单位,地方业务化监测单位,现场监测单位有机联合在一起,实现了卫星遥感数据与现场监测数据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处理、专题产品生产、数据管理、成果发布、精度评价全业务闭环流程,极大程度的提
DSM(数字表面模型)是在DEM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涵盖地标信息高程的三维模型,表达了地球表面及其之上地物表面(如树冠屋顶等)高低起伏形态的数据集,也是反映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研究是采用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相机的前视、后视和正视影像在无或者稀缺控制点和数字高程模型的条件下,利用随影像数据提供的RPC参数,建立前后视影像同名像元的有理函数模型,采用了多基线,多重匹配特征(特征点、格网点及特征线)的
沙地榆树是浑善达克沙地一种重要的珍贵稀有植物资源,同时也在景观构建、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广泛分布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中部和东部,其中正蓝旗最多.国内对榆树疏林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时间短,并且研究内容多局限于对榆树疏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的调查等生态方面,基于遥感技术探讨榆树疏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很有必要且很有意义. 随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越
会议
光学卫星影像中出现的云、雾阻碍了其下方真实地表的能量传输,使得影像质量下降,给后续的实际应用带来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利用一种距离偏差指数DDI(distance deviation index)方法来获取粗糙的雾厚度图像HTM(Haze thickness map),然后基于此通过不重叠窗口获取暗像元图像DM(Dark map),经过重采样、滤波最终得到精细化的HTM,从而达到消除雾的目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