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氯苯肟唑(SPRI-WM-005)EW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来源 :第五届全国农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苯肟唑(SPRI-WM-005)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自行设计并研制开发的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结构新型杀菌剂,已获得国家专利公开。田间小区试验也证实了该产品对黄瓜白粉病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目前该药剂已获得农业部农药田间试验批准。2004年下半年及2005年上半年,本研究在上海做了20%氯苯肟唑(SPRI-WM-005)EW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上述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SIOC0171是嘧啶苄胺类新型除草活性化合物,先导结构具有国际原创性。化学名称:4-[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6-氯苄氨基]苯甲酸异丙酯,该化合物是于2001年合成,经过4年来的室内、田间试验研究综合评价,认为该化合物对水稻田稗草、异型莎草和鳢肠等重要水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且对水稻有一定安全性,在水稻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文报道了用常规方法测定SIOC0171吸收传导特
由于油菜是一种对除草剂十分敏感的阔叶作物,近二十多年来,尽管超高效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新型油菜田除草剂的研究仍是世界除草剂研发所面临的一个难点,唯一一个超高效油菜田除草剂胺苯磺隆由于其残留期长,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等原因已在油菜田上禁用。因此设计与开发作用机理独特、安全、具有良好生态行为的油菜田除草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报道油菜田除草剂的合成、晶体结构、除草活性、毒性研究
绿草定是一种传导型除草剂,用来防治针叶树幼林地中的阔叶杂草和灌木,在十壤中能迅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半衰期为46天。该药对禾本科植物无效,可用于定植草坪苗后除草,防除草坪中的阔叶杂草。本工艺是以三氯乙酰氯、丙烯腈和氯乙酸酯为主要原料来制备绿草定酸。首先由三氯乙酰氯和丙烯腈制备三氯吡啶酚钠,再由三氯吡啶酚钠和氯乙酸酯制备绿草定酸,其中三氯吡啶酚钠是制备毒死蜱的中间体,本产品的工业生产可以和毒死蜱原药生
二氯甲基甲基醚(DCME)常温常压下为液体,沸点85℃,密度1.271g/cm3;高毒性,有催泪性。可以通过氯甲醚或甲酸甲酯的氯化制得。在不同的条件下,DCME可分别用于酰化反应、氯化反应以及和有机硼化合物作用;在多种医药、农药中间体的合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DCME的光化学氯化合成法、五氯化磷合成法和光气合成法以及应用。
马拉硫磷是一种低毒广谱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棉花、果树、茶叶、烟草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如稻叶蝉、飞虱、蓟马、稻苞虫,菜青虫,棉盲椿、棉蚜,茶绵介壳虫,刺蛾、金龟子等害虫,也可用于防治仓储害虫和卫生害虫。尤其是多年来,马拉硫磷一直作为防治蝗虫的主要农药之一,对控制蝗灾起到了巨大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研究了500g/L马拉硫磷ULV的配制方法、技术指标和加工工艺。
在农药大量滥用情况下,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由于人为因素超过环境生物的安全。根据生态农业概念和不同化学农药品种的化学性质,本文提出生态环境允许的生物合理性农药的理念和应用于农业生产,推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
近几年,小菜蛾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因小菜蛾抗药性较强,防治难度较大,造成很大危害。为了筛选出更多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本文对几种反应比较好的农药进行了药效试验。
菜螟Oebia undalis Fabricius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据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该虫在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常年发生3~4代。严重为害期大都发生在8~10月,主要为害的蔬菜种类有萝卜、白菜、甘蓝、花椰菜、波菜等。以幼虫为害蔬菜苗心叶及叶片,破坏生长点使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甘监、白菜等受害则不结球、不包心,还传播软腐病,使蔬菜减产。为控制该虫危害,于2003-2004年
微乳剂是利用水包油(O/W)的微乳液制备技术,借助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的方法把油溶性原药以超微细状态(粒径0.01~0.1 μm)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透明的微乳状液的均相体系。其中,表面活性剂是制备微乳剂的关键组份。由于表面活性剂能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因而适宜的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使制剂物理稳定性好,还可在使用中改善农药的叶表面分布和附着,增加吸收,甚至增加植株内输导,提高农药生物活性。目前,许多国家都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品种的更换,水稻恶苗病在我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特别是1996-2001年全市恶苗病暴发成灾,发生面积在50%以上,尤其是粳稻9516等系列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恶苗病的发生更为严重,重病田的病株率高达20%~30%,产量损失2~3成,已成为水稻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研究于2001-2005年在通州市金沙镇马北村7组等地相继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水稻恶